文苑散文可爱的迷信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09-29

某氏婦,小家女也。少寡,獨與二子居。素信神怪,既寡,舍鞠育子女外,惟以長齋奉佛為事。平日所詔其子者,不外迷信一途。如入夕,偶見燈之結蕊,則喜曰:「將得佳音也。」飲茶,見有葉挺立於杯中者,則曰:「客將至矣。」取而囓之,更入杯,觀其仆否,以蔔來者之為男子為婦女。聞鵲噪,以為將得幸福,乃祝其多鳴。聞鴉鳴,以為將有禍殃,則唾之。兒不解,婦語以故,兒亦雀躍而前,以助其母之祝與唾也。夜中或聞犬吠,兒驚,呼以慰之,曰:「勿聲,彼所吠者,非鬼則空中之神也。」兒恐,遂亦不敢出聲。

此活脱脱一个婆婆妈妈的老太太,观之甚亲切,一如我的祖母和外婆。她们两个对某氏妇所迷信的这些都迷信,甚至还再多些。比如打喷嚏,她们总是认为是有人在别处说起自己才会打喷嚏,于是打完喷嚏就会念念有词地祝祷一番:好人说我好心肠,坏人说我害口疮……后面还有一两句,我记不得了。

还有像什么刀不能放在锅里,否则会多结仇人;笤帚不能把儿在下、口朝上放,否则会生口舌之事;深夜回来一定要地院子里把外衣脱下,并且要仔细拍打一番,最好能向身后唾上几口,或者先撒泡尿,这是以免把街上不洁的东西带回家等等。这些都是祖母、外婆她们常常挂在嘴上的,但我总是记不住,惹得她们常常说了又说。

我最能记得住是从正月初一开始妇女们就开始“忌针”,还有一套关于“忌针”的口诀:初一,做了营生双瞎;初二,做营生妨儿;……初五,做了营生一年穷苦等等。最有意思的是初十,做了营生生蛇皮孩子,记得我追着外婆好奇地问:

“蛇皮孩子是什么样子的?”

外婆说:“我没见过,原来人们不知道,做了营生就生了蛇皮孩子了,后来都知道了,到这天都不做营生了,所以就没有再生,我去哪里见到去?”(营生,方言指妇女做针线活。)

你看,这一老一小的对话是不是很有意思?把一件踪影皆无的事情说的有鼻子有眼,好像真有那么回事似的。其实这也是有意安排妇女们在过春节的时候歇几天的一种办法吧?我感谢想出来这个好办法的人,他(她?)的智慧,让辛苦忙碌了一年的妇女们终于可以放心大胆地休息几天,而不必被丈夫、婆婆指责了。而我能记着这个习俗的原因也正是在这里,因为家里忙忙碌碌的几个妇人——祖母、外婆、妈妈,终于可以陪着我玩几天了,当我有什么问题的时候,她们就把我抱在怀里,慢慢地说给我听,而不是一边做活,一边有一搭无一搭地跟我说话了。

其二:竊花得壻

臺灣元夕,女子偷折人家花枝,謂將來可得佳壻,曰竊花。錢塘范九池有詩詠之雲:「女郎元夜踏蒼苔,攀折青枝笑落梅。底事含羞佯不采,月明犬吠有人來。」

多么可爱的诗,多么可爱的小迷信,细读之下,顿觉满纸春色。细想在南方温暖的元宵节的夜晚,三三两两的美丽少女站在一道短墙下面,踮着脚尖去折里面伸出来的一枝梅花,但是那青枝很是柔韧,一时又折不断,枝头上的花朵反而被弄掉下来很多,女孩子一个抓不稳,脚下一滑,差点摔倒,同伴们一边扶她,一边发出一阵欢声笑语;就在这个时候,一阵狗叫,在明亮的月光里出现了一个人影,女孩们的笑声也戛然而止,也许,来的人她们还认识,但是她们硬是别过头去,假装没看见,只是因为怕来的人看透她们的心事,什么心事?少女的心事总是让人猜不透。

歌德说过:少年谁个不善钟情?少女谁个不善怀春?在这个美好的春夜里,“长在深闺人未识”的少女们,因为这个小小的迷信传说而春情萌动,她们向往着自己美好的爱情,美好的人生未来。想来这天因为有这样一个迷信活动,家长也会稍稍放松一下对闺阁的监督,女孩子们可以走出大门,踏青、游春甚至“窃花”——为了能圆一个梦想。

韦庄在他的《思帝乡》里这样描写春游的少女: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天真烂漫之态,被他写足了。

春天,也是爱情花开的季节。花开必有佳果,于是就有了下面这样一个小迷信。

其三:采青宜男

廣州元夕,婦女偷摘人家蔬菜,謂可宜男,名曰采青。花縣曾曉山照有詩云:「籬頭雨歇溼游塵,弱柳緋桃解媚人。最愛蔬中冬芥好,年年生子及青春。」

少女们为了嫁到佳婿去窃花了,少妇们却要为了能及早给夫家生个传宗接代的男孩而在暗中祈祷着。特别是到了元宵节这天,有个迷信的说法说这天去偷别人家的菜——美其名曰“采青”,可以宜男。于是那些个打扮的花枝招展的 们出门了,在桃红柳绿的春天里,她们是另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美女们都出来偷菜了,哪里有那么多的菜可偷呢?去偷人家的菜,不会被人家责怪吗?

据说,这天偷菜的少妇们走进田间,被偷者即便发现也会一脸笑容,装作不知。有一些热心的菜园主人还会主动地给“采青”者分菜,拿到人家的菜,会以歌声答谢:“天青青,月明明,玉兔引路去偷青,偷你葱,恭喜你聪明又伶俐;偷你芹,恭喜你勤劳又快活;偷你菜,恭喜你明朝发大财。”偷青,实际上就是一个大家相互祝福的仪式。

南方人窃花、偷菜,元宵节过的不亦乐乎,那么北方的元宵节有没有这种习俗呢?答案是肯定的,南北朝的契丹族正月十三日、十四日、十五日夜连续三天“放偷”,而女真族则是正月十六日这天夜里“相偷戏”。这里所说的“相偷戏”是互相之间随便偷,偷什么都行,怎么偷都行,但既然是“戏”,那么开玩笑的成分还是多一些,大家相戏取乐。被偷者也是偷窃者,偷窃者转眼又变成被偷者,丢了东西,想办法找回才是正理。

“相偷戏”的传统从魏、齐绵延至隋,愈发热闹。其后的朝代也受到其遗风的影响,在元宵这天都有“相偷戏”。清初查嗣瑮在《燕京杂咏》中说:“六街灯月影鳞鳞,踏遍长桥摸锁频,略遣金吾弛夜禁,九门犹有放偷人”。

还更有甚者呢,据明代刊行的《帝京景物略》一书,说到金元时期元夕“放偷节”的情形时,说元夕“三日放偷,偷至,笑遣之,虽窃至妻女不加罪”,意思是不仅偷物还可以偷人,且妻女为人所窃都不以为忤。

我的眼镜掉了。

前些时间上流行的“偷菜”游戏被“砖家”说有玩物丧志、坏人心术之弊,若“放偷节”流传到今天,也不知这社会成了什么样子呢?

迷信,也不尽是坏事,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只要无伤大雅,迷又何妨,信又何妨。

共 252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可爱的迷信】作者提及的《清稗类钞》是关于清代掌故遗闻的汇编,清末民初徐珂编撰。作为赏析类的文章,作者以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文风解读了独到的内涵。迷信本来是束缚人的迷幻色彩虚无的东西,可作者文中例举却是一种智慧,一种希望、一种祝福。如“忌针”让辛苦一年女人可以休息几天;”窃花”是南方妙曼美丽的少女带着自己的爱情梦想、美好未来折花枝,是为园一个梦想;而“偷青”则是大家相互祝福的仪式。文章见解独到文风自然,字里行间妙趣横生,让人赏心悦目!作者鉴赏能力可见一斑!欣赏!问好作者【军警:春华秋实】

1楼文友: 14:42:1 欣赏作者独到的鉴赏和妙趣横生的诠释!这样的迷信的确可爱!问好作者!感谢赐稿军警!

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

冠心病的运动治疗

冠心病患者的运动项目

微信小程序开发价格
灯盏花领军企业官网
宝宝积食食疗方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