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作家专栏乡下的鸟儿散文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10-13
摘要:和城里鸟儿相比 ,乡下鸟儿很丑,也很土。它们一般着装都很朴素,灰扑扑的,黑黝黝的,或者是黑白交杂的,就像农人的衣服补了补丁。这让我看了很心酸,想起多年前,我的父亲穿一身缀满补丁的衣服,拉着同样穿着缀满补丁衣服的我,走在长长的乡野小路上,去讨饭。那年,我才七岁。 和城里鸟儿相比,乡下鸟儿很丑,也很土。它们一般着装都很朴素,灰扑扑的,黑黝黝的,或者是黑白交杂的,就像农人的衣服补了补丁。这让我看了很心酸,想起多年前,我的父亲穿一身缀满补丁的衣服,拉着同样穿着缀满补丁衣服的我,走在长长的乡野小路上,去讨饭。那年,我才七岁。
现在日子好了,我们不需要这样了。可是,看到这些鸟儿,我仍替它们难受,它们的日子好过吗?它们穿着一身缀满补丁的衣服,急匆匆往前赶,是去干什么?是去乞讨,还是去干别的什么?乡下有句话,鸟为食亡,看来,终其一生,鸟儿在自己的那块田地里忙着,都在忙一口吃的。
民以食为天。同样的,鸟儿也以食为天。
它们在它们的那块田地里忙碌着,忧伤着,喜悦着,唱着山歌,谈着恋爱,日出而飞,日落而栖。这些乡下的鸟儿,总是踏着节气的点子,一步步走向田野,走向山村,从细雨中来,从炊烟中来,从花草繁茂中飞来,告诉我们一些农事的辛劳,还有生活的艰辛。
后悔鸟
这种鸟很难见到,因为,它出现的时候,总是在月亮满山白的时候。至今,我都想象不出它的样子,就像想象不出我远逝的祖先的样子;想象不出我的一些不熟悉的亲戚是什么样的笑脸,抽什么样的烟,发出什么样的咳嗽。
离开乡下太久了,久得我忘记了很多不该忘记的东西,包括人,包括事,也包括乡下风俗和坐席的礼仪。好在,我还记得这种鸟儿。
娘说,它叫后悔鸟。
咋的叫后悔鸟呢?
娘说,往年时,有一个后妈,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前娘生的,小儿子是亲生的,后妈很不喜欢大儿子。一天,她拿出两升芝麻,给大儿子一升,给小儿子一升,说你们都拿上坡去种,芝麻长出来了才回家。路上,大儿子心疼弟弟,把芝麻都拿着,撒种时,还给弟弟一升。结果,大儿子种的芝麻出满一坡,绿乎乎的;小儿子的却光秃秃的。大儿子回家了,小儿子饿死在坡上。
我不懂,问娘,小的为什么没出啊?
娘说,后妈给大儿子的是炒熟的,小儿子的是生的,结果,中途一换,就换开了,大儿子拿了生的,小儿子拿了熟的。娘说,那后娘很伤心,也很后悔,就难受死了,变了一只鸟儿,白天不好意思出来,晚上才出来,不停地叫:“我儿种错——,我儿种错——”
我仔细地听,亮亮的月光照着山,山影半明半暗。在黑夜的暗影里,一只鸟儿在叫“我儿种错——,我儿种错——”,声音很单调,也很凄凉。所有的鸟儿都睡着了,只有它在叫着,一声又一声,从月亮白时叫起,一直叫到月亮落下。
娘说,到谷雨了,后悔鸟叫了呢。
我抬着头,望着天空的月亮,耳边听着那只鸟儿一声又一声地叫着。它要用一生来反悔一次错误,那么执着,又那么认真,就凭这,谷雨也应当早一天到来,早一天离开。
现下,谷雨已到,后悔鸟又开始叫了吧?乡下的老娘,我那七十多岁的老娘,望着满坡的月光,又在给谁讲这个故事呢?
在书中,甚至百度中,我查遍了这种鸟的学名,可是一直找不出来。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它究竟叫什么,长的什么样子。但是,我知道,书中,它绝不会叫后悔鸟。后悔鸟,是乡下农人们取的。现在城里的人,很少知道什么叫后悔,叫惭愧了,只有乡下,还存在着。
后悔鸟叫了,谷雨就到了。谷雨之后,就是清明,娘该采茶了。
麦黄鸟
五月一到,乡下的天空就亮了,就净了,被风吹的,被麦芒照的。这时,乡下的空气中,就会流荡着一种麦香,还有一种喜气。
麦黄鸟这时就来了。
它也应该来了,它一定想,我不来咋办?我不来,他们不知道麦子熟了,他们不晓得麦子要割了,他们仍在那儿吸着烟聊着闲话,或者在外下着煤矿打着工,那可不耽误一季庄稼?它们一定觉得,它们有要来,有扯着破嗓门儿,村前村后地喊。
麦黄快——割——,麦黄快——割——它们喊,它们沟里沟外地喊,它们山坡林里地喊。
果然,这一喊,乡下就忙起来了。
首先回来的,是外出务工的男人,回到村子,一脸的笑。别人问起原因,总是说,麦黄鸟叫了呐,再不回来,麦子就落粒了。
接着,女人们磨起了镰刀,咯嚓咯嚓,磨得如一弯亮亮的月牙儿,还用手指试试刀锋,凉凉的。
麦黄鸟仍在叫,在山坡上叫,在沟边树丛中叫,在树林中叫。尤其是闷热的快要下雨的天里,麦黄鸟在雾沉沉的塬上叫,叫得人心火烧火燎的,叫得人满头大汗,镰刀挥舞得更快了。这时,有的女人会抬起头,嗔怪道:“催,催,再催就累死人了。”
累死了也要叫啊。
一家家的麦子在麦黄鸟的催促声中放倒,捆好,挑进院子,盖上雨布。雷声适时而至,轰隆隆地响起来,雨也哗哗哗地泼下来,暑气慢慢退了,刚割过的麦地被雨水润得胀胀的。麦黄鸟的叫声缓了下来,在雨中仍隐隐透过一声两声。
端午刚过,麦黄鸟就叫起来。六月结束,麦子扬好,种子下地,麦黄鸟的叫声在田野里再也听不到了。乡下人说,麦黄鸟回去了。
麦黄鸟的家在哪儿呢?它们在完成谁分下的任务吗?
这些鸟儿,嗓门儿很大,叫勤了男人;叫得连最懒的女人也坐不住,背着背笼下了地。一直,我都在猜想,这样大嗓门儿的鸟儿,身个一定不小。一次,爹指给我看,鸟身并不大,比半个拳头还小,一身褐中带黄的羽毛。
那样叫,一定耗费体力的吧?叫饿了,谁给它们吃的喝的啊?
麻雀
麻雀是乡下最后的留守者。
在乡下,无论墙洞,无论房檐,那儿都是麻雀的家。麻雀是一种很可怜的鸟儿,说是野鸟吧,却住在人家屋檐下;说是家雀吧,大家绝不答应:家雀?有鸡,有鹅,轮不到它。
总之,麻雀很低贱,被人排入苍蝇老鼠一流。
它们自己一点儿也没感到贱,生活得悠闲而散漫。平日里,没事时,总是披着一身麻灰色的衣服,几只拢在一起,蹲在屋檐下的横杆上,或者是电线上,谈论着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它们的语言细碎而干苍:唧,唧,唧——单调,无趣,缺少悠扬宛转之味。
它们大概也知道自己不起眼,人们不太爱听它们的声音,所以,声音不大,但是嘴忒多,唧地说一句,喳地应一声。它们爱群居,生活中没大的,因而,喜欢讨论一些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小事。
它们从不进城,不像左邻右舍的八哥,或者其他的鸟儿,进城之后,油腔滑调,字正腔圆,咬起普通话。
它们永远蹲在乡下,你一言我一语,像我乡下的奶奶,当年七十多了,让进城,直摇头,就爱拖着拐杖,走东家,转西家,闲聊着已经过去好多年的事。
它们永远说的都是方言。
麻雀存在,方言就会存在,乡村就少不了故事,无论走到哪儿,我们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可是,小时候,我曾用弹弓打过麻雀,一弹子飞上去,一只小麻雀落下来,闭着黄黄的眼脸,如一个麻线团扔在地上,我也拿着弹弓走了。傍晚时,听到叽叽喳喳的叫声,出门去看,两只大麻雀一上一下地飞着,它们仍叽叽喳喳地叫着,围着那只小麻雀的尸体不走。奶奶说,小子,你作孽呢,哪个爹妈失去了儿,心里不难过啊?
奶奶能听懂麻雀的话呢。
那一刻,我低下了头,黄黄的夕阳下,拖着自己长长的影子,找了个纸盒把这只雀儿埋了。现在,那个小小的土堆早被青草淹没了。可是,我在心中给生命立了一座碑,一直没有倒下。
以后,我才知道,那干苍苦涩的声音,竟掩藏着那么悲伤的感情。那声音的震撼力,远远胜过了后来我在城里听到的鹦鹉和金丝雀的叫声。
老鸹
老鸪站在树枝上,黑白相间,如一幅水墨画。有时,看到老鸪,我就想起爷,爷常常蹲在房檐前的台阶上,披着黑袄子,头上箍着白羊肚子手巾,手里捏着一根烟杆,吸一口,喷一口浓烟,咳嗽两声。
老鸹也咳嗽,声音和爷的一样,很干涩,哇——哇——
老鸹的叫声,在乡下的秋冬季节格外零落。这时,它的左邻右舍们都走了,搬到了别处住去了,只有老鸹不走,老鸹如乡下的老年人,故土难离。它们怕离开,又害怕孤独冷清,它们就整天喊:哇——,哇——,哇——叫得整个小村都成了它们的世界。
我和爷蹲在阶檐下,直直地看着老鸹。
乡下有个奇怪的习惯,认为老鸹叫不吉利,所以,见了之后,要对着它“呸呸”吐两口唾沫,这样,就把晦气吐没了。我吐了两口,唾沫星子下雨一样。爷抹抹脸说,“胡咧咧哩,那样一吐,把晦气吐没了,那还要医生干啥?”
爷喜欢老鸪。
爷说,老鸹勤快,会种庄稼。
我瞪大眼睛,有些不信。可是不信不行,一次麦收后,见山坡上有些麦子,细瘦细瘦长成一撮,有几十根之多。爷说,这是老鸹种的,它们不懒呐。
我看着那一撮麦子,一时挠着脑袋,没有话说。
冬日里,爷放牛,爱卧在阳光下的草坡上,披一件老羊皮袄,眯着眼睛,晒着老太阳。山坡上很静,只有老鸪叫,哇哇的,翅膀在阳光下划出呼呼的声音,落在牛背上,一动不动地站着,间或头一点,啄一下。
爷说,那是在啄牛虱子吃,给牛挠痒痒。
果然,牛儿站在那儿一动不动,爷起身时,怕惊了这些老鸹,喊:“老伙计,你们忙吧,别怕,我不惹你。”爷说时,像是在和邻居王根他爷和根成叔他老爹说话一样。老鸹果然站在那儿忙着,铁铸一样一动不动。
有一天,上午饭时不见爷回家,奶去找,爷在山坡上睡着了,铺一身阳光,再没醒来。山坡上,牛儿在静静地吃草,老鸹们在飞着,翅膀轻轻划过阳光。爷脸上漾着笑,黑袄子白羊肚子手巾,很像一只卧在树上的老鸹。
以后,每次看见老鸹,我就想到爷,想到爷的咳嗽声,想起爷的山歌,我就想吼一嗓子,像老鸹一样,给乡下山野增添一点生气,增添一点色彩。
共 58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乡下的鸟儿》这篇散文以写乡下的那些鸟为主线,用这些鸟的叫声、羽毛等为特征,进而写人记事,妙手为文,自然天成。现在,城市早已被水泥、钢筋做的高楼大厦占据了地盘,显得庞大、富贵。农村居住着以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种地人,那里的人与自然仍然保持着一种和睦相处的关系。也就是说的原生态。不同的居住环境孕育出不同思想的人,农村与城市相比虽然显得贫穷、落后,人的穿着打扮土里土气,行为举止笨拙木讷,说着土话,抽着土烟,但他们勤劳、善良,心中常怀悲悯之心,这充分体现出人的人性之美。文章中的娘、爷都是作者在写鸟的过程中渲染出来的,他们的言行却让人难忘、感动!文章通过对鸟和人的描写,透漏出农村的安静、安逸的农家生活和环境,勾勒出一幅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文章语句顺畅自然,细节描写准确、生动,立意深远厚重。好文章,!【山水神韵:九井居士】 【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10:10:07 文章字字句句充满了怀念之情,看到鸟,想到人,这记忆是一种永远的幸福和温暖 走进柳湖,走进生活,沉浸在梦境之中。恬淡安静,关注民生,品味社会,让灵感插上翅膀。
云南生物谷药物代表
云南生物谷产品有哪些种
云南生物谷药业产业文化
六个月宝宝发烧怎么办治疗流行性感冒的小方法
水果超市收银系统
上一篇:携一份淡然任岁月渐行渐远
上一篇:东北我来看你在严冬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