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回家的路经过育花苑散文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12-20

摘要:回家的路经过育花苑,回家的路经过巴格达,回家的路可以经过不同城市不同建筑,可在这条或长或短的回家路上,有人平安到家,有人找不到家,有人在路上永远迷失了方向走丢了自己。朋友,如果您遇到“黄腕带”,请帮他们一把,借助您的援手,他们才能平安到家。 萨克斯名曲《回家》低沉悠扬的音调回旋在客厅,那略带沙哑的曲子形成一种淡淡的忧伤,弥漫在空气中,这使家里的气氛多少有些压抑。

王卓坐在母亲住过的床上暗自垂泪。母亲的床还在,可床上没了母亲;母亲的衣服还在,衣服上的体温好像还在,可母亲不在了;桌子上母亲的照片还在,微微张开的嘴巴仿佛在说话,可没有声音。母亲已经走了很久,她还是无法接受这一事实。她不相信,母亲走了;她不愿相信,此后自己成了孤儿;她更不能相信,母亲是因老年痴呆去世的。

王卓是一中的语文老师,教学能手,从教二十多年,送走了无数学生。有一年她做班主任,高考后,班里有5个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当时,这个消息轰动了小城,大家称她是“高考达人”、“学生的福星”。有的考生家长竟托关系走后门,想把孩子送到她的门下,仿佛只要在王老师班里,孩子一脚就跨进了清华,就是榆木脑袋也能考上北大。

王老师教学堪称一绝,那课上的出神入化,听她上课简直就是精神享受。“以前我最讨厌语文。王老师代我们语文后,我就非常喜欢这门课了,她的课棒极了!”有调皮学生这样说。

事实的确如此。王卓能把一节语文课“上出花来”,听她上课,真是享受听觉和视觉盛宴。 可面对母亲的病况,她却束手无策。

五年前,王卓上课时接到二叔的,“你赶紧回来一趟”,那头,二叔的声音非常焦急。她心理闪过一丝不不祥。

“你妈走丢了。从昨天中午就不见了。现在也没有找到。”

王卓担心的事终于出现了。

其实,王卓早就发现了母亲的反常,对着她,母亲常常喊“他爸”。起初,王卓以为母亲太想念父亲,可后来,母亲管谁都叫“他爸”。这时,她才知道事情并不是她想的那么简单。自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个人住在乡下,无论她和弟弟怎样劝解怎样哀求,都不愿到城里跟儿女同住。母亲的理由让她不忍坚持。她说“你爸的魂儿常回家,要是到家了找不到我,咋办?城里那么多楼,那么多路,那么多人,你爸肯定不知道你住在哪里,肯定找不到我”,停了一下,母亲声音又低低的说“况且,要是你爸的魂儿晃荡到你家,还不把女婿吓一跳。”她也不去儿子家,儿子事儿多,总忙,常不在家,儿媳妇是城里人,要是婆媳关系处不好,那还不是给儿子添乱。不过,这层理由母亲没说。但王卓知道。

她不再坚持。委托二叔多照看着点。

……

接回母亲后,王老师没课的时候就带母亲去鼓楼广场走走。她指点着路边建筑说,“回家时,先绕过鼓楼,再经过附小,就到了一中家属区。”从鼓楼广场到一中家属区真的不远,直线距离也就二百米。可这段路对母亲来说,太远了,远过从城里到家里。她始终不能记住那些标志性建筑的名称。叮嘱的话重复了无数遍,母亲都没有一点反应。每次看到母亲无助的眼神,王卓的心都会痛半天。曾经要强的母亲如今像个需要照顾的孩子,一下也不能离开女儿。

“回家时,先绕过鼓楼,再经过附小,再经过育花苑,就到了一中家属区。”牵着母亲的手,王卓又反复告诉母亲回家的路线。她希望母亲哪天能自己出来走走。

“育花苑”,听到育花苑三个字,母亲喃喃的自语着。扭头看时,她脸上有一丝喜悦。“是,回家要经过育花苑”。

“回家经过育花苑”,母亲终于能说出完整的句子了。这让王老师非常高兴。她猜想,可能是“育花苑”三字让母亲想起了老家的院子,想起了那个春天种满蔬菜,夏天开满鲜花,秋天放满瓜果,冬天铺满白雪的大院子。不管怎样母亲有了些许记忆,身体有了些许起色。

我见到老人是在医院里。她抓着我的手说“他爸,回家。白衣服。打人。害怕。”看着我狐疑的眼光,王卓告诉我 “我妈把医生护士叫白衣服。”转而向母亲说“这是前院小林,你还记得吗?小时候你还想让她给你当儿媳妇呢。白衣服不打人,他们给你扎针输液,是帮你治病呢。等你好了,咱就回家。”“唉,这病老是时好时坏的。”

王卓服侍母亲尽职尽孝。

可是,无论医学怎样发达,无论医术怎样高明,无论医生怎样尽心,无论儿女怎样不舍,王婶还是去了。死亡证明是“姜XX,因阿尔茨海默病入院,医治无效去世”。

多年之后,我才知道了这拗口的洋名“阿尔茨海默病”就是民间所说的老年痴呆症。

“阿尔茨海默病又叫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起病隐匿,病情呈缓慢进行性。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医书上这样解释这种可怕的病症。

近年来,联播中常能听到对于这病的报道。比如:12月15日下午,浙江省中医院举办“认识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科普讲座;比如:12月1 日,全国“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科学人物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比如:12月1日,中新报道“中澳科学家联手发现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靶点”;比如:2014年10月29日,上海杨浦区“黄腕带”开始发放。这些,一方面说明医疗系统加大了治疗、研究力度,另一方面,说明罹患这种疾病的人员呈上升趋势。

“黄腕带”也叫“黄手环”,是一种戴在手腕上的联系工具,腕带里记录着佩戴人的家庭住址、家人联系,即使佩戴者语言不通地理位置不熟,只要有它,就可以在他人帮助下,找到回家的路。

去年,听到“黄腕带”这个报道时,陶亮忽然抓着妻子的手嚎啕大哭,“我怎么就想不到给妈带个黄腕带呢”。陶亮母亲是在他给邻居送东西时离开家的,而这一走,竟与家人阴阳两隔。平时,陶亮上班,会反锁家门,下班后再带母亲出去遛弯。那天下班早,他捎回了邻居的牛奶,送去时,稍稍聊了一下。

没有锁门。

半小时后回家,母亲不见了。

……

见到母亲是第二天中午,在殡仪馆。她手里拿着两个饼子。

陶亮的丧母之痛、陶亮的懊悔自责无法言说。

“我为什么不锁门”,“我干嘛要说晚上吃饼子”,他撕扯着头发嚎啕,把头使劲的在墙上撞着。邻居满脸愧疚的陪着他。

直到现在,他还搞不清楚,母亲怎么就走到离家很远的酒店,怎么就从后门上了楼梯,出现了什么情况倒在楼梯拐角。母亲走了,儿子的疑问也成为永远无法解开的谜团,这让陶亮一想起来,就忍不住伤心。

“要是早给母亲带个腕带,写上家庭地址、我的,也许就不会有意外”。陶亮经常这样说,像祥林嫂说“我真傻,真的”。

子欲孝而亲不在,这种遗憾无论怎样都无法弥补。王卓、陶亮的丧母之痛不是劝解能够缓减的,也许只有时间的流失才能慢慢平复他们心灵的伤痛。

一项调查研究显示,阿尔茨海默病已经成为世界性疑难病症,患者中女性远远多于男性,更让人揪心的是病人年龄出现了小龄化趋势。

葛老师就是这群病人中年龄较小的一个,只有68岁。她是我同事,学校退休会计。年轻时的葛老师,脑子简直就是电脑。对于数字,有过目不忘的记忆神功,不管数字有多大有多少,是加减还是乘除,你这里刚刚报出数字,她那里就说出了答案,而且很少出错。那时大家尊她为“神算子”。可现在,葛老师不但不认识数字,连儿女也不认识了,回家的路更是常常忘记。听说,好几次都是别人把绕圈子找路的她送回家。

见到她时,我暗暗吃了一惊:葛老师目光呆滞,神情暗淡,眼睛空洞洞的看着灰蒙蒙的天空。她老伴告诉她,“小张看你来了,问你好呢,你还记得她吗?她原来住咱隔壁。”葛老师看着我,就那样目不转睛直瞪瞪的,眼睛一眨不眨。我不知道她此刻想些什么,或者不想些什么。

“你问问她,看她认识你吗?”有人提议,他要验证一下葛老太的认知能力,以此坐实他告诉我的“葛老太得了老年痴呆”是真的。我不忍,转身走开。心想,病人得病已然无助,病魔伤害已然无奈,家人照顾已然疲惫,儿女应付已然不暇,我干嘛要伤口撒盐,雪上加霜,我干嘛要证实她真有其病,我干嘛非得让她家人直面事实,再次难堪。我真不忍,大步走开。

据说美国乐曲家肯尼·基(Kenny.G)因女友弃他而去,创作了《回家》名曲,吹奏整整10年后,女友终于回到了他的身边;据说当年海湾战争时,美军驻地的墙上巡逻车上,随处可见“回家的路,经过巴格达”的标语,在这口号鼓舞下,美国兵士气大振,很快便结束战争,经过巴格达,顺利回家了;据说全球目前有4750万个老年痴呆病患者,每隔57秒就有老年痴呆患者就诊;据说南加州15岁华裔少年肯尼斯(kenneth)自主研发制作了防出走传感器,一年时间里,成功阻止了得老年痴呆病爷爷的900次出走。

毫无疑问,肯尼·基是幸福的,虽然间隔了十年时间,在他执着演奏下,女友终于回到了身边,回到了他们温暖的家;美军士兵是幸福的,从伊拉克到美国,虽然路途遥远,但他们还是战胜敌人结束战斗,回到祖国,回到了温暖的家;肯尼斯的爷爷是幸福的,孙子制作的传感器使他再也没有走丢过,再也没有找不到回家的路。

是的,回家的路经过巴格达,回家的路经过育花苑,回家的路可以经过不同城市不同建筑,可在这条或长或短的回家路上,有人平安到家,有人找不到家,有人在路上永远迷失了方向走丢了自己。

王卓还是常常听着《回家》的萨克斯,感伤的坐在床上看着母亲的照片发呆;陶亮还是要说“我怎么就不知道给妈带个黄腕带”,葛老太还是不太认识人,时间的脚步还是不疾不徐一步步向前。朋友,倘若路遇独自行走的“黄腕带”,请看见的你我他一定帮扶一把,因为他们迷失了家的方向,只有您的善举才能送他们回家;朋友,倘若路遇孤身老人目光呆滞行动迟缓,请看见的你我他一定帮扶一把,也许他是不知如何回家,他们需要借助您的援手,才能平安到家。

直到现在,才知道原来那些养育了我们的人,有一天也会变老变迟钝,才知道他们也会需要一双能握住他们的双手。既然这样,那就让我们伸出自己的双手,搀扶着他们,陪他们走过最后的岁月,让他们的生活更美好,让他们的生命更有尊严。

祈祷天下父母无病!祈祷天下儿女无虞!

共 8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我们时常陶醉于美国著名萨克斯演奏家肯尼·基的萨克斯名曲《回家》的旋律。因为有个美丽感人的故事再配上悠扬又略带忧伤的萨克斯曲,其缥缈缠绵,几分柔情,几分迷离的徘徊曲调,总能唤起我们对家的温暖记忆。无论我们身在哪里,实时都想踏上回家的路途。遗憾的是我们在作者这篇《回家的路经过育花苑》的文章里,我们竟看到了两位因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因为找不到回家的路而与世长辞。而“阿尔茨海默病”这种病,不但是医学上尚未攻克的疑难杂症,并且出现了小龄化趋势。我们根本就无法统计出每年尚有多少患者离家出走而痛失亲人的家庭。因此,作者呼吁我们:借助您的援手,让患者平安回家!是的,病魔无情人有情,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给予更多的关爱。相信,这也是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初衷吧!。:含笑花

1楼文友: 10:51:27 回家曲子听过多次,每次都有不同感受,作者的美文如同这曲子动听而带有忧伤,老年智呆是一种难治的病,对活着的亲人打击特别的大,所受的伤迟迟不能自拔,作者满怀深情的作品,字里行间充满着对母亲的爱,也深深打劫了读者,好文你点赞!

2楼文友: 11:25:26 谢谢阅读和评论!

每次看到那些患病的老人和搀扶着他们的亲人,都会非常伤感。但愿有朝一日,医学能攻克这疑难杂症。

楼文友: 11:55:27 医学总有它的局限性,但人间大爱无限,我们可以随时援手,去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位卑言轻布衣身,我以我笔写我心。

回复 楼文友: 15:49:55 含笑花:

不知按语中的数字能否更改一下:是两位去世,第三个患者还在。

谢谢!

4楼文友: 12: :26 您说的真好, 医学有限,关爱无限 ,希望每个人都能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5楼文友: 16:20:16 我没有进入后台的权限,已和总编联系了,烦请总编或其他能进入后台的领导给改过来。为我的疏忽向您致歉! 位卑言轻布衣身,我以我笔写我心。

6楼文友: 16:24:44 今天社团各位领导开会,可能修改的时间稍晚点,请见谅! 位卑言轻布衣身,我以我笔写我心。

回复6楼文友: 17: 8:21 不好意思啊,给您添麻烦了。谢谢!

7楼文友: 17:45:27 这种病,现在发病率很高,我们小区的一个阿姨9 岁,天天怀疑女儿要毒死她,女儿伤心的天天流泪,每天吃饭母亲都等女儿吃完才吃。她的女儿和我是邻居,我只能去安慰她,只能面对,没有办法! 做一张有字的纸,努力让上边的字有价值,因为纸寿千年。

回复7楼文友: 17:51:27 是啊,这种病人的亲属可真辛苦,一天24小时守护着亲人,唯恐出现意外,它对病人和家属的折磨比任何疾病都可怕。

8楼文友: 18:22:29 是我的疏忽,应该感谢你的提醒,谢谢啊! 位卑言轻布衣身,我以我笔写我心。

9楼文友: 21:25:48 姐姐的文笔总是可以触及民生最底层、最深处,读起来叫人心碎却又发人深省。这种对社会、对家庭、对弱势群体的大爱始终充满着正能量!《回家的路经过 》布局精巧,内容感人,文字朴实无华。

我们东边院子里也有一个这样的老人,我也曾经拉着她的手,在桐树林子里绕几圈,然后再领她回家,忘不了那句经常嘱咐她的话: 张礼到了,回家吧 。愿天下所有老年人都能早日摆脱这种病苦,幸福安康。 小小职员,爱好摄影,喜欢写字

回复9楼文友: 15:08: 9 清荷妹妹好!

文章想以 回家 为主题,用三个想回家回不了家的事件为主要内容,讲述老年痴呆症给患者本人和家人带来的痛苦。写作时,用萨克斯《回家》名曲及其浪漫的爱情故事、 回家的路经过巴格达 的标语、美国华裔青年制作的防出走传感器穿插其中,一方面想说明:不管时间多长、路途多远、疾病多重,只要有爱,就一定能战胜困难,顺利回家。毫无疑问他们是幸福的另一方面,反衬有家难回、有家找不到家的悲哀。

文章中的数字,旨在说明,这个疾病已经引起官方关注,也说明患者人数呈上升趋势。

妹妹对文章的理解很好。谢谢!

积食咳嗽的症状有哪些表现

小孩积食咳嗽什么症状

小儿积食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经期延长怎么办吃什么好
轻度自闭症儿童的表现症状
老年痴呆前期怎么治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