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法师父亲要儿子18岁前体验18种职业逼子异乡kisi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20-07-20

父亲要儿子18岁前体验18种职业 逼子异乡卖报

遂宁市的蒋先生计划让儿子在18岁前体验18种职业。为此,父亲携子来到成都卖报

“穷养儿子富养女。”遂宁市的蒋先生就是这1育儿理念的坚决拥护者———让儿子在18岁前体验18种职业。昨(26)日,蒋先生父子走上陌生的成都街头:儿子捧着一摞报纸在前面扯着嗓子大喊“卖报”,父亲则在十米开外的地方远远看着。 儿子卖报爸爸远远监视

昨日上午9点半,盐市口55路公交站牌上出现两个小男孩的身影。他们每人抱着一摞报纸走在街头,每走两三步,便回过头用求助的眼神搜索着人群里的某个人。面对行色匆匆的陌生路人,两个孩子却没有勇气上前叫卖。只要迎面走来的人多看了自己两眼,两个孩子便很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见孩子开不了口,人群中两名男子走上前来。“不怕,我们会一直跟在你们背后暗中保护你们。”“你要喊‘卖报’啊,不然人家以为你是在送报纸。”其中1名身穿夹克的男子口气温和地鼓励道。5分钟后,其中1个头稍矮小的孩子终于大胆地喊了出来,“卖报!卖报!五角钱一份。”很快,他卖出了第一份报纸。接着,另一个高个子男孩也鼓起勇气,随着吆喝起来。

宝贝计划

体验艰辛遂宁开车来成都

卖报的孩子分别叫蒋金龙和李鑫龙,两人今年7岁,跟在其身后的是蒋金龙的父亲蒋先生,及其中学同学郑先生。蒋先生是遂宁市人。前天晚上他带着儿子,和儿子的幼儿园同学李鑫龙从遂宁驱车来到成都。他们此行的目的不是来成都玩,而是上街卖报。“大多数娃娃像宝贝一样生活在长辈的关爱中,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多。”蒋先生夫妻俩都是遂宁市的公务员,生活条件不错,“我们给儿子提供好条件,但不能让他从小就躺在这个温床上长大。娃娃迟早要走上社会靠自己的劳动谋生。”

为了让孩子体验挣钱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才有了这次寒假卖报活动。为什么大老远从遂宁赶到成都来呢?蒋先生称,一是由于他在遂宁当地的熟人太多,怕人家知道后认为是“哗众取宠”。

18岁前体验18种职业

上街卖报,对两个孩子来讲都是首次。蒋金龙说,刚开始有点紧张,在看到李鑫龙开始叫卖后,他才慢慢放开了。“我3岁的时候,爸爸就说要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自己挣钱,现在终究等到这一天了。”星期五,已放寒假的蒋金龙听父亲突然提起周六要去成都卖报时,他高兴了半天。前晚在成都的一家宾馆里,蒋金龙自信地对父亲说,“中国有13亿人,我就不信几十份报纸都卖不完。”虽然昨日中午两个孩子都说手臂酸了,但下午再给他们加上30份报纸的任务时,还是怅然接受了。一天下来,两人一共挣了1在大虹桥板块8.6元。

从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让他每一个寒暑假都尝试一份职业,是蒋先生给儿子定的成长计划中的一部分。“我会根据他的年龄阶段,让他干不同的事。”蒋先生说,孩子现在只有7岁,能做的就是卖报、卖气球之类的事。“等他十三四岁时,就让他去当服务员。10七八岁时,就去做保安。”蒋先生准备让孩子在18岁前,至少体验18种职业。其实,蒋金龙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这次期末考试,他的语文还考了满分。

专家观点 逆境不一定出人才

对于孩子的卖报行动,路人仿佛见惯不惊。“肯定是体验生活,这类情势我见多了。”一个年轻人称,这类方式其实不适用于每一个孩子继虹桥·正荣中心之外,“娃娃成长的道路有很多,不一定非要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体验生活。”也有路人称,现在大部分娃娃都长在温床里,“就是需要这种挫败感,才能懂得父母挣钱的不易。”

四川师范大学一名教育学博士称,娃娃的成长没有一定的模式。“过去都讲‘逆境出人材’,可是谁关注过逆境扼杀了多少人材呢?”

这位博士说,当年他读博士后时,他的导师一个个都出身“贵族”,而且他们的后代也很有出息。“这都与其家庭文化氛围,经济状况息息相关。”他认为,只有根据自己的家庭文化氛围,经济条件,针对娃娃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顺其自然地培养,才是培养之道。“娃娃体验挣钱辛苦是好的,但我反对每年都刻意去体验。顺境中成长的孩子,照样可以成大器。”

早报关义霞摄影华小峰

声明:本媒体部份图片、文章来源于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蚌埠治疗白癫风医院
包头治疗白癫风医院
包头治疗白癫风医院
蚌埠治疗白癫风医院
包头治疗白癫风医院
包头治疗白癫风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