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特新淄矿分析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20-12-04

优+特=新淄矿

剥离二级单位、机构16个,分流2.5万人,现有矿井平均年龄不足10岁,又有3对新矿井在近两年内投产;受让全国医疗行业着名企业新华医疗29%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百年老企业淄矿集团越来越年轻,一个活力十足的新淄矿展现在世人面前。在10月11日揭晓的山东60年60品牌中,该集团凭借底蕴深厚、历久弥香成为山东煤炭行业惟一入选企业;在今年初召开的全省工业调整振兴大会上,该集团还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改革开放 30 周年山东省优秀企业称号;2006年,该集团还被评定为全国最具成长性企业。

淄矿集团靠什么法宝变得越来越年轻?活力从何而来?优+特=新淄矿。淄矿集团的当家人董事长、党委书记马厚亮给出的答案连符号只有7个字。

   体制改优激活力

自2002年改制至今,淄矿共分离12个辅业单位,向地方政府移交了11所中小学和1个公安分局,连同实施关闭破产共妥善安置各类人员2.5万人。既实现了国有资本从衰老矿井和非主业中的稳步退出,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又使得分离出去的单位得以轻装上阵,更好地维护了分离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马厚亮在淄矿集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报告中所列举的数字充分展现了体制改优的魅力。

淄博矿区规模开采始于1904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中期,整体性资源枯竭和包袱沉重的双重压力使淄博矿务局(淄矿集团的前身)成为闻名全国的煤炭行业特困企业之一。可采储量一度不足5000万吨,企业累计亏损总额达18亿元,3.9万名正式职工背上了养活3.8万名离退休职工及伤残遗属的重任,还有16所学校、13所医院等社会负担,企业一度濒临破产。

2002年4月1日,经过二次创业初步走出困境的淄博矿务局迎来意义深远的一个转折点,整体改制为淄博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完成了百年历史上一次脱胎换骨的变革。

改制之初,淄矿集团领导班子确定了实施第三次创业,三步走,翻三番的战略目标和建设优而特,富而强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的发展思路。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全面推进改革发展,实现资产优良、结构优化、业绩优秀,管理有特点、产业有特色、文化有特征,从而使淄矿集团经济实力强、核心竞争力强和社会影响力强,企业和职工共同富裕。

该集团建立了以董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成立了董事会有关专门委员会,建立了组织结构、内部管理等八大支撑体系。2006年作为山东省国资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试点单位,引进了4名外部董事,占董事会人数的七分之四;成立了监事会,使决策管理机制更加科学完善,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机制基础。

充分利用国家衰老矿井关闭破产和主辅分离政策,积极稳妥地完成了7对矿井的关闭破产和12个单位的主辅分离任务,向地方政府移交了11所中小学和1个公安分局,先后有2.5万多人从集团公司母体分离出去并得到妥善安置。通过深化改革,实现了国家、地方政府、集团自身、交出企业和员工五个满意。淄矿得以瘦身健体。而分离出去的单位通过重组构建了新的组织体制,大大减少了不良资产和人员,得以轻装上阵,焕发了勃勃生机,为振兴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多数分离企业成为当地的纳税大户,职工收入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主业做优强实力

2009年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0.2亿元,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实现弯道超车。面对金融危机,马厚亮今年初提出将斥巨资大手笔推进主业扩张。

淄矿的煤炭生产有过辉煌的历史,曾一度是山东省的产煤大户,特别是1953年淄博矿务局成立以来,连续多年占全省煤炭产量的一半以上。

然而,辉煌的背后也有过切肤之痛。进入九五以后,淄矿大部分矿井因不具备规模生产能力被相继注销。巨大的生存危机笼罩着淄矿。企业如何闯出一条生路?煤炭生产经营是煤炭企业的主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用足用活国家产业政策,发挥比较优势,有充足的煤炭资源做保障是衰老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举。淄矿集团总经理张寿利如是说。他们把走出去做强煤炭主业作为摆脱困境的治本之举。1996年,挥师鲁西南,快马加鞭建设国家划拨的接续煤田济(宁)北矿区。随着2005年底济(宁)北矿区最后一对生产矿井唐口煤矿投入试运转,淄矿首个千万吨级煤炭生产基地建成。

淄矿走出去战略远不止于此。通过对全球能源布局及国内煤炭产业发展趋势的科学分析,川陕、云贵、中原、新疆、内蒙等富煤省份和地区都成为战略外拓的着眼点。2002年,淄矿在山东省煤炭系统中率先走出省门到陕西开发煤炭资源,2005年设计年产300万吨的亭南煤矿建成投产。2005年11月,年产240万吨的贵州糯东矿井开工建设。此后,淄博矿业集团通过竞拍、控股收购、转让等手段,又先后获取云南新吉克、陕西高家堡、内蒙古杨家村矿权、陕西亭南矿后备资源、塔然高勒矿区油坊壕煤矿等储量20多亿吨,使集团主导开发的资源量达到54亿吨。山东济(宁)北、陕西彬长、内蒙东胜、云(南)贵(州)四个煤炭生产深加工基地战略布局完成,按年产3000万吨计算,淄矿的煤炭资源开采服务年限将超过100年,可持续发展的实力大大增强。

结构调优生新力

淄矿集团许厂煤矿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的山东省目前最大的矿井水深度处理站自2007年下半年投入运行至今,已有近十家单位与该矿签订了供水协议。该矿技术人员说:现在矿井水日处理量3万立方米,全部实现交易后,每年可产生700多万元的利润。这只是淄矿集团结构调优的一个缩影。

发展的目光应该是长远的。煤炭属于有限资源,挖空后大家吃什么?有远见的淄矿人调整完善发展思路,确定了园区化、链条式发展战略,建起了东华水泥、埠村、济北三大循环经济园区,做起了拉长链条、循环发展的大文章。

把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当做宝贝,构建煤电材产业链。淄矿集团先后建成了两条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和配套的粉磨站及6家环保节能型电厂,每年可吃掉矸石、洗矸、煤泥等260多万吨。

改制之初,淄矿集团大大小小的非煤项目有数百个,产品多达2000余种,这些项目在淄博矿务局扭亏脱困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产品档次低、竞争力弱的劣势越来越明显。

他们着力在规模调大、结构调优、质量调高、市场调外、技术调新、存量调活上做文章,重点培植起了水泥、工程塑料等一批优势项目,其中经营规模过5000万元的厂点已达16个,这些项目与煤炭主业息息相关,互为补充,成为煤电材、煤电化两大产业链上闪光的钻石。

而去年以来他们更是频出大手笔调结构,成立运销、物流两大公司,斥巨资受让新华医疗股份,2008年淄矿非煤产业销售收入达到57亿元,用不了几年便可与原煤并驾齐驱。

凭借优+特,淄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136亿元、利润9.6亿元亿元,资产总额达到170亿元,与十五初期相比,分别增长5.4倍、40.2倍、3.1倍。

主业更加突出、产业度更加集中、优势更加明显。一个以四个煤炭生产及深加工基地、三大循环经济园区、一个总部经济圈为主体的生机盎然的新淄矿浮出水面。

上级部门称赞淄矿集团的做法具有标志意义,为衰老矿井重焕青春探索出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王俊)

九江哪里治疗白癜风鹤壁白癜风去哪治疗昭通治白癜风

武汉治疗男性功能障碍医院
武汉早泄哪家好
呼和浩特包皮过长哪家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