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洱走出去要推一流作家作品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12-19
众所周知,天下霸唱的代表作《鬼吹灯》曾风靡华语世界,之前的作品无一不是延续着古...
很长时间以来,刘心武与《红楼梦》这个标签一直形影不离,他并不抗拒“红学家”的头...
再过十几天,作家李洱将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的一员,赴英参加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这是他第一次去英国本土,将参加三四场演讲和对话活动。比如与安妮宝贝一起就“当代中国大师”进行主题演讲,与李敬泽等围绕“路灯:照亮中国当代文学”进行主题研讨等,他希望能与读者有愉快的交流。在英期间,李洱还将应出版商要求在牛津大学作一场演讲。
希望告诉英国作家真实中国
李洱真正广为人知与一个外国领导人有关,2008年,德国总理默克尔把他的德文版《石榴树上结樱桃》送给了我国总理温家宝,并点名要和李洱对谈。他的作品在德国、法国都引起了较好的反响。李洱承认,在过去的作家里,自己最喜欢英国小说家狄更斯。他说,自己在写作中,受到狄更斯的一些影响,“比如如何处理个人经验与公共生活的关系”。他认为,中国现在需要狄更斯这种类型的作家。
尽管此前没有去过英国,但李洱对中英文学交流并不陌生,他在此前参加过三次较大规模的交流活动。在他的印象里,去年与英国一个由出版社和组成的访问团的交流非常难忘。他说,当时原定交流时间为一个小时,后来应英方要求,又延长了两个小时——“他们确实想搞清楚中国文学的发展现状,避免盲人摸象”。
交流中,李洱和英方成员开玩笑说,你们感兴趣的主题是两个,一个是“人在人上”,是写权力的;一个是“肉在肉中”,是写性的。其实,中国当代文学的主题,比这个要复杂得多。当时,很多英方访问团成员都同意这一点。
在本月中旬与伦敦书展“媒体之旅”代表团的英国交流时,李洱表达过这样的愿望:除了朗读、演讲、访谈之外,希望跟英国的作家有一些交流。他认为,绝大多数英国的翻译家、作家和一般读者,是没有来过中国的,他们对中国的印象,大都还停留在很多年以前。
“从媒体上看到,西方人似乎好像喜欢谈论中国崛起,其实他们绝大多数人对此没有一点概念,只有政治家和巨商才会有这个概念。”李洱希望通过与作家的交流,说出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中国的变化远比你们想象的大,中国作家在应对这种巨大的变化方面,做出了许多艰辛的努力。
输出少与作品质量关系不大
当代英国作家中,李洱说自己读过大卫·洛奇的几部小说,读过约瀚·班维尔的《海》,也读过麦克尤恩的小说。但他自己的小说,翻译成英文的很少,只有一些短篇。
了解到,美国一家出版社正在翻译李洱的长篇小说《花腔》。但他对这本书在英国的表现似乎并不抱太大希望——“在英国会是什么情况,真是天知道”。李洱告诉,英国出版商更喜欢出版一些我们称之为中篇小说的作品,长篇小说对他们来说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长篇小说处理的问题太复杂了。”“如果你不触及那些复杂的主题,你的小说在汉语写作的意义上,就是不合格的。但如果你触及了那些主题,你的小说在海外传播方面就会有难度。”尽管面临这样的两难,李洱仍然坚定地认为,作家还是应该忠于内心生活,并对此保持必要的清醒。
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中国文学作品走进英国?李洱认为,首先要澄清一点:这跟作品的质量关系不大。“鲁迅的小说除了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有影响之外,在欧美国家没有多大影响。《呐喊》才刚刚译成英文。”他认为,在推进中国文学与海外加强交流方面,可以借鉴日本和韩国的一些经验,政府、民间团体和文化财团要三管齐下,持续不断地做很多工作,才能真正有效。“首先要推出去,而且保证推出去的是一流作家和一流作品。”
小儿退烧药排行榜
小儿感冒药
5个月宝宝发烧怎么办
老是经间期出血怎么办心力衰竭最主要的诱因
婴儿手心出汗是怎么回事
上一篇:美丽的凤州小学
上一篇:流年我们一定会在别的地方相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