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拔山兮气盖世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20-01-18

摘要:。“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项羽自知败局已定,生死关头,难舍爱妃虞姬和骏马乌骓。虞姬拔剑为英雄起舞,血溅罗裙,妩媚与无畏的壮美,唱响了爱情的挽歌……项羽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他巨鹿披靡、彭城奇兵、收降灭秦等等战争壮举,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猛志常在、侠肝义胆的战神形象——

《十面埋伏》不是简单的游戏故事,也不是演绎编造的虚无童话,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撼天动地的史实、史诗。它古老,但历久弥新;它新潮,但却又疮痍剑戟满身;它创造了音乐史上的奇迹,世世代代、老老少少的受众迷恋于它,燃烧 ,追溯封尘的黄页,人性的温暖悲凉在乐曲声中起伏跌宕——长风浩浩,人事流觞!

《十面埋伏》琵琶曲,又名《淮阳平楚》,淋漓酣畅,铿锵悲怆之声开篇,惊心动魄处血脉喷张,如洪泄江河、万马奔腾,低回缱绻间柔肠寸断、哀绝忧伤。琵琶,一件古老奇特的乐器,音域宽广,表现力丰富,左手各指按弦,右手弹拨发声(前弹为“琵”,后拨为“琶”)。“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比”指“琴弦(四弦)等列”,“巴”指乐器附着在演奏者身上,相异与琴瑟。琮琮、叱咤的声音,若饱经人世风雨的耄耋老者,又如青春涉世的激昂青年。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文学史上的奇葩,同样是音乐史上空前绝后的杰作,其描形摹声的高超手法,极尽琵琶之神妙,强烈的音画感使人身历其境、历如眼前。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出自二千多年前的秦代。

有文字介绍说,《十面埋伏》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大型琵琶武曲的优秀代表作,气势雄伟壮阔,风格旖旎美幻,艺术形象生动鲜明,是古典音乐的瑰宝。听这首古曲,必将揭开历史帷幕,走进音乐的题旨世界,走近刘邦和项羽,非如此,我们不能很好的理解这首旷世名曲,非如此,不能更深入地了解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陈胜、吴广、刘邦、项羽等挥旗聚众,展开了解民于水火、实则是争霸天下的斗争。刘邦声言“大丈夫当该如是也”,觊觎天下;项羽雄心勃勃,宣称“彼可取而代之”,一统伟业!项羽以四十万义军的势力,设鸿门宴欲除只有十万大军的政敌刘邦,但一时犹豫不决,又放虎归山,使楚汉争霸持续五年、大大小小的厮杀数十战。项羽久战不果,想以锅烹刘邦的父亲要挟刘邦,刘邦却说,“我跟你曾结为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你要是煮了父亲,就请分给我一碗肉羹尝尝!”看重义气脸面的项羽,不但没有杀掉刘邦的父亲,反而还和刘邦在鸿沟平分了天下。鸿沟西侧是刘邦的汉王城,东侧是项羽的霸王城。两军对垒,项羽多次强势发动攻击,而刘邦则避敌锋芒、坚守严防。有一次激战,刘邦负伤,项羽却行仁慈之心又一次放过了刘邦,再次坐失良机,以致自己几度濒临全军覆没的绝境。

《十面埋伏》表现的是楚汉两军在垓下(公元二零二年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大战的情景。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据《史记》记载,垓下大战,刘邦以三十万汉军包围了地处四面绝壁仅剩十万人马的项羽楚军。夜晚,箫管声起、楚歌哀怨:“十年征战归无期,千里从军几人回?倘若战死沙场上,白发爹娘依靠谁?”楚军将士听到乡音,思念父母妻儿的情绪油然而生,加之粮草匮缺,外无救兵,遂纷纷逃离。“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项羽自知败局已定,生死关头,难舍爱妃虞姬和骏马乌骓。虞姬拔剑为英雄起舞,血溅罗裙,妩媚与无畏的壮美,唱响了爱情的挽歌。二十四岁起兵,骁勇不可一世、纵横天下第一的项羽,在他三十一岁的时候,拔剑自刎,血洒乌江之滨;登上彼岸的乌骓马看到主人身亡,亦撕心裂肺地扬声哀鸣,滚地而死。项羽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他巨鹿披靡、彭城奇兵、收降灭秦等等战争壮举,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猛志常在、侠肝义胆的战神形象。

琵琶曲《十面埋伏》用写实的手法,运用琵琶特殊的音乐语言和演奏技巧,再现了这场战役的全过程,绘声绘色,声貌具陈,用其含泪的沧桑、滴血的悲壮,刻画了《十面埋伏》的十三个章节: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项王败阵、乌江自刎、众军奏凯、诸将争功、得胜回营。

琵琶演奏手法丰富多彩,激昂时金戈铁马,柔婉时和风细雨——高音“轮拂”,渲染了列营的战争气氛,铿锵有力的节奏犹如战鼓齐鸣,激昂高亢的长音伴有人声、号角、军炮、铁骑和重重叠叠的营帐,风声鹤唳,战旗猎猎。“轮指”模仿了军阵远近浩荡、吹打行进的威武场面。跳跃弹拨的纤指,描绘了甲胄鲜明的点将、排阵、走队的情景。埋伏,是一段节奏音型,张弛递进,风高月黑,构成了一幅紧张、神秘、恐惧、惊秫的杀伐氛围。鸡鸣山小战的旋律,递升递降,跌宕悬疑,节拍中显出鼓角相闻、铁马刀枪交相搏击、楚汉勇士前赴后继、奋不顾身的声音。九里山大战是整个乐曲的高潮,琵琶以疾风般的“夹扫”,表现雷霆万钧的雄兵之势,炮声隆隆,马蹄声碎,呼号震天,刀光剑影。突然,一声凄厉、喑哑的“箫声”传来,呜咽悲凉直入魂魄!项王败阵,英雄末路,江水拍岸,凄切悲壮,血染柔肠,霸力与青丝此刻决绝;热血与刀剑在凄晦的夜里逐渐冰凉。结尾,琵琶猛然“急煞”,声如裂帛,戛然而止。此时,一片空寂袭来,于无声处更有声,汉军奏凯、诸将争功、得胜班师,但滴血的心却在震撼感叹:“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琵琶声声,吟吟咽咽……”江水在大地宽广的胸襟上逝流哽咽,琵琶曲《十面埋伏》依然在千古奏响:金戈铁马,群雄叱咤,娇媚有侠骨,义驹漓肝胆,更有一股英雄气永世留存在了人间!

附:《四照堂集》(明?王猷定)描绘当时的琵琶名手演奏《十面埋伏》曲的情景:“当两军决斗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继而悲,终而涕泪之无从也。其感人如此。”

共 224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琵琶声声,吟吟咽咽……”江水在大地宽广的胸襟上逝流哽咽,琵琶曲《十面埋伏》依然在千古奏响:金戈铁马,群雄叱咤,娇媚有侠骨,义驹漓肝胆,更有一股英雄气永世留存在了人间!自古以来,人们基本上是以成败论英雄,而对项羽,却是“另当别论”,虽然失败了,仍然被称为“绝代英雄”。琵琶曲《十面埋伏》正是歌颂英雄的杰作。正因为是优秀的杰作,才被千古传诵,弥久犹新。本文作者文笔非凡,写得生动感人,我这个编者,就剩下了拜读的份了。这是一篇优美的历史故事,推荐品尝,建议加精。【:河杨】【江山部精品推荐01 12 24】

1楼文友:201 - 14:51: 作品水平很高,值得认真品读。问好作者,创作快乐!

回复1楼文友:201 - 2 :41:14 记住您的鼓励

不忘永远努力

2楼文友:201 - 08:59:10 江水在大地宽广的胸襟上逝流哽咽,琵琶曲《十面埋伏》依然在千古奏响:金戈铁马,群雄叱咤,娇媚有侠骨,义驹漓肝胆,更有一股英雄气永世留存在了人间!欣赏老师佳作。学习了!

回复2楼文友:201 - 2 :42: 5 潮仙总是不忘关注

谢谢,文安

楼文友:201 - 15:5 : 7 赏析千古传诵的古曲,评点很到位

回复 楼文友:201 - 2 :44:09 谢过秋觅

谢过诸君

4楼文友:201 - 21:17:07 在这寂静的夜晚踏着白雪,走在路上感觉好静。 个人文集,会一直出版下去

回复4楼文友:201 - 2 :46:0 谢黎乐,愿寂静的夜晚带给您飞扬的文字

致意顺好

5楼文友:201 - 2 :40:54 河杨好编按,文采斐然

多谢抬爱,辛苦了

冬安文安 读写文字 见贤思齐

连云港哪家医院治疗男科
心绞痛患者能吃中药通心络吗
宝宝感冒了怎么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