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有奖金征文吃搅团不曾抹去的记忆散文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09-16

摘要:逝去的年代,那玉米面搅团曾填饱了我们干瘪的胃,饥肠辘辘让我们感受了生活的艰辛,懂得了生活的不易。因为这份经历,就更加珍惜当下美好的生活。 小时候,家里穷,一年四季主要以吃玉米为主,偶尔也吃麦面做的面条或馒头,那是母亲让我们解馋的。

玉米面做的饭食,口感涩而不筋道,吃几次就没胃口了,但母亲做饭很用心,把玉米面做成了不同的花样,诸如玉米面驴蹄子、杠子馍、玉米面饸络(掺入少许麦面)、搅团……反而调动了我们弟妹三人的胃口。饭一出锅,我弟妹三人一人一碗,端着就狼吞虎咽起来,尤其是我和弟弟,一碗那是不够的,往往抢着舀第二碗。奶奶就会笑着说:“你们都别急,饭够你们吃的!”

最让我难忘的就是母亲用玉米面做的搅团了。夏季天热,搅团熟了,母亲拿来一个大盆,倒入几瓢清凉的泉水,左手端着一个底部有眼的锣锣子,右手用铁勺将搅团倒入里面,那搅团胡在相互的挤压下,沿着锣锣底部的眼流出,均匀细长,活似长条鱼,但比长条鱼看相好,颜色黄亮,身子细长,两头尖细。我们把这叫凉鱼,也叫漏鱼,还叫搅团鱼鱼。

母亲漏好搅团鱼鱼,就开始切些葱、韭菜、大青菜等,锅里一炒,盛在碟子里,我们把这叫葱花。锅里留些,倒些凉水烧开,那是给奶奶准备的菜汤,奶奶年纪大了,吃凉的受不了,只好吃带热菜汤的搅团。

母亲给我们每人盛一碗凉鱼,我夹些葱花和油泼辣子,倒上酱油和醋,用筷子绕着碗沿慢慢地搅匀。倘若沿碗中间直来直去地搅动,那些鱼鱼多半都夭折了,成了搅团胡胡了,没了看相,吃着也不香。这时看碗里,黄色的鱼鱼,绿色的蔬菜,白色的葱丝,红色的番茄,黑红色的酱油,还有那油泼辣子夹杂其中,真是红红绿绿,煞是好看。这时,用筷子沿碗往嘴里送上一筷子,让凉鱼在嘴里稍作停留,就感到了那辣子的辣,醋的酸,蔬菜的爽口,还有那说不上来的香,这时舌头一卷,全咽下去,那种麻辣辣、凉飕飕、滑腻腻的感觉,从舌头很快就蔓延至胃里了。

冬天特冷,母亲不再做搅团鱼了。搅团熟了,母亲把风箱上面盖的长方形薄石板擦干净,均匀洒些凉水,拿来瓷碟子、洋瓷大盘子用凉水一冲,然后用铁勺把搅团盛进大大小小的盘子里,也均匀地倒在石盖子上,约两公分厚。凉凉后,母亲用刀把搅团切成小块。这时菜园子也没蔬菜了,母亲就从咸菜瓮里捞一把雪里蕻菜叶子,也有红白萝卜什么的,切好后,放在锅里一炒,也是红红绿绿的。水烧开后,母亲将那些块状搅团倒进锅里,温火煮上一小会,将菜倒入,那搅团立刻像被包装了一样,卖相特别好看,红黄绿三色夹杂,让人馋涎欲滴。

这时我总会恳求母亲让我先吃些凉的,母亲强调只能吃一点,怕冬季吃凉的伤胃。我赶紧拿一个瓷碗,在咸菜瓮里舀上半碗黄亮亮的咸菜水,外带几个腌制绿辣椒。给碗里依次倒些酱油,尤其油泼辣子要多,筷子一搅,碗里就变成了黑红色,再撒些葱末香菜,顿时碗里有了绿意,有了生机,不再是单一的颜色了。这时把那些搅团块放进碗里,浸上一会,让调料充分浸入搅团,夹一块放进嘴里,整个吞下去,瞬间的感觉就是凉、辣、酸、滑。

搅团,在一个冬季都围绕着我们,父亲说冬季吃搅团最好,夏季人干力活,吃搅团那就是哄上坡,还要忍着饿干到天黑。

师范毕业后,我就成了一名孩子王,偶尔还吃搅团,全用麦面做的。鱼鱼也好,块状也好,表面更溜光,也更筋道,但没有了小时候玉米面搅团那样的味道了。

去年冬季回家,刚磨了玉米面,我让母亲用它做搅团,母亲说全用玉米面做搅团吃起来有些涩。忆及儿时吃搅团,我极力要求用玉米面做,母亲说:“好吧,不过那不好吃的。”

母亲做搅团,我帮着捡菜。菜和调料的品种比以前多了,结果做出来的搅团看相好,吃到嘴里,没了先前那种令人神醉的感觉,确如母亲说的那样,涩涩的。父亲在一边看了看说:“我吃馍去了。”我知道,父亲是吃着高粱、玉米、南瓜长大的,那三样东西,用父亲的话说就是“到死也不想吃了”。妻子尝了一口,也觉得太涩。女儿看搅团稀奇,夹起一块咬着吃,觉得没一点味儿,就悄悄地溜走了。忙了一中午,就剩我和母亲在吃。端着搅团,我第一次发起了愁。

母亲在一旁看了看我,笑着说:“现在人生活好了,口头高了,哪能吃惯这上不了席面子的东西。以前咱吃不饱,不到吃饭时间都饿了,现在是吃得饱,到饭时也不觉得饿,哪还能吃出原来的味?”

是啊!小时候,我们肚子饿,狼吞虎咽几碗搅团,是为了给强劲的胃一个交代;现在一日三餐,想吃啥就买啥,细嚼慢咽只是为了给这顿饭做个了结,就像妻子双休日经常对我和女儿说:“你们吃不吃?我等着完成我做饭的手续呢。”

逝去的年代,那玉米面搅团曾填饱了我们干瘪的胃,饥肠辘辘让我们感受了生活的艰辛,懂得了生活的不易。因为这份经历,就更加珍惜当下美好的生活。看看身边的女儿,扔下筷子,吃着面包,看着电视,脸上溢满了幸福的微笑。忆苦,在今天这美好的时代里成了一种奢望;思甜,女儿感觉到了生活的甜蜜吗?

少时那香喷喷的搅团,一段不曾抹去的记忆。每当看到那一碗碗清淡的搅团时,一瞬间,我似乎闻到了黄土地的芳香,看到了母亲在锅台边搅搅团时额头渗出的细密的汗珠,想起了母亲手下那劲道爽口的搅团……

共 1970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篇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散文。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小时候家里生活条件不好,小麦面偶尔能吃上,只是个调剂。而玉米面虽然涩而不筋道,母亲用它们做出许多花样来,由于饥饿,觉得玉米面做的食物也好吃得不得了。接着作者详细介绍了玉米面搅团的制作方法。配料丰富,颜色鲜艳,味道鲜美,酸辣爽口。搅拌时要慢,否则鱼鱼不但没有了看相,而且吃着也不香。冬天,吃起搅团来,味道更独特。参加工作后,成了一名老师,回老家探亲,让母亲做搅团,结果,并没有想象中的味道。更没有小时候吃的玉米面搅团那样诱人。少时记忆里的香喷喷的美食,曾温暖了我们的胃。让我们感到生活的艰辛,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全文以母亲做的搅团为主线,事例感人,对比鲜明,触人心弦。借物抒情,忆苦思甜,情深意浓。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美食的无限怀念及浓浓的思乡之情。值得细细品味,倾情推荐!【:阿巧】【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2 :00:57 饮食是一种文化,文章借物抒情,忆苦思甜,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回复1楼文友: 10:27:17 能让读者看了有想吃搅团的感觉就好了,不知道姐有吗?感谢巧姐细心和精心的。

2楼文友: 2 :02:45 贫穷也是一笔财富。搅团,记忆里的美食,曾滋养过我们的生命,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回复2楼文友: 10:28:46 想起那段生活,真的很怀念,端着搅团去窜门子,还没到邻居家就吃完了,又返回来了。

楼文友: 2 :0 : 0 问候吴老师!祝愿老师创作开心,佳作不断!

4楼文友: 2 :19:58 饥饭甜如蜜,饱饭蜜不甜!然而一段童年的回忆却烙印在心里,沉淀了甜美的记忆

问好老师,祝好

回复4楼文友: 10:29:58 苦尽甘来,甘来忆苦。感谢您的关注,远祝冬安。

5楼文友: 11:45:24 祝贺老师美文获精!精彩小说!

回复5楼文友: 19:0 :06 谢谢红叶老乡的关注,敬茶问好!

6楼文友: 17:15:48 祝贺老师真情散文加精!精彩无限!

回复6楼文友: 19:02:28 所有的语言尽在一个 谢 字。

7楼文友: 2 : 9:10 祝贺吴老师美文获精品!精彩无限!

回复7楼文友: 05:54:08 谢谢阿巧姐

8楼文友: 21: 4: 6 祝贺吴老师美食文获精!细腻的描述,对比的写法,增添文章的厚重感!赞 经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人缺钙有啥症状

中年缺钙吃什么

怀孕初期腿酸怎么回事

儿童感冒体温高怎么办
云南省特色植物药有哪些
经期延长吃什么药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