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白村南的人散文四篇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09-17

村南的人过得很心虚。

每天早上起来打开屋门,来不及看看初升的太阳,就打开院门,绕一个圈子,到村北去。

见了村北人,问长问短,看有没有什么发生。村北人东拉西扯,驴头不照马嘴地乱说一通,根本没在意村南人想要知道什么。

村南人回去,总觉得不放心,回头再看看,村北人没事人似的,才放了心。回到家,烧火,做饭,吃完饭,又和村北人凑到一起去了。

住在村南有很多好处。

冬天,寒冷的北风不管掠过屋顶,还是曲里拐弯地顺着街道穿过村子,到了村南人那里,早就被人、牲口和炊烟暖热了。

春天,田野里第一缕南风先吹到村南人家里,庄稼返青的气息又清又纯。等到了村北人那里,早就没有一点儿味道了。

村南人出了院门,就能一眼看见远处的田野,田野那头儿的另一座村子,还有影影绰绰的人影儿。有时候,还能听见那一座村子里的鸡鸣和狗叫。

但村南人还是很羡慕村北人。

村子里的房子和院落绝大多数都是坐北朝南,村南人觉得,村北人不分白天黑夜都直勾勾盯着自己,什么事儿都被看跑了。因为村北人很少到村南去,更是印证了村南人的想法。

于是,村南人想尽办法往村北搬。村子里划宅基的时候,村南人抢着要位于村北的宅基。村北人很纳闷,问村南人,“你儿子离你那么远,你老了找他要口饭吃得多走多少路啊!”村南人笑笑:“在村南住烦了啊!”

村南就这样慢慢地更加冷清了。搬到村北的村南人有些失望,他想象中的一切都没有发生。出了门儿,再也看不到田野,望不见远处的村庄,春天也仿佛最后一个通知他季节的变化。

村南人碍于面子,终究没有再回到村南。村南老了,真的老了。

【坷垃影】

坷垃影是一种鸟。它很小,站在地上,土坷垃就能把它挡住。可不是,要是人也像蚂蚁一样小,土坷垃就是一座山呢。人们这样称呼这种鸟,倒是很贴切。

坷垃影还有一个名字——土篮儿。因为它的羽毛像泥土的灰黄色,窝搭在地里的麦秆儿上,麦叶、杂物缠来绕去,像一个篮子。这么叫它,也是有道理的,有色有形,也挺形象,就像村里的人,除了名字,还有绰号。

坷垃影就是村里人的一个绰号,那种又矮又瘦、又精又能的人才能配得上。“矮、瘦、精、能”这四项,似乎缺一不可。

把人叫做坷垃影,戏谑的成分多些,夸奖的成分少些。没有几个人看清过坷垃影真正长什么样儿,它总是在人快要靠近的时候,“啾”地叫一声,“嗖”地钻到云彩眼儿里去了。叫声还在耳边,却早已不知去向。坷垃影的这些特点,村里人都给忽略了。

雅致的人眼光总是很独到,他们用坷垃影的这个特点,给它起了一个高雅的名字——云雀。从字面上看,云雀就是云里的雀儿。也有根据坷垃影边飞边叫的特点,把它叫做“叫天子”、“告天子”或“朝天子”的。这三个字并不是说坷垃影是“天子”,而是“在天上、朝天上叫的君子”吧。

说坷垃影是君子也不算错,因为它是一些国家的“国鸟”,如丹麦。一种在很多人眼里土得掉渣的鸟能当上国鸟,自有它的优点,可惜在很多地方则难得到这么高的礼遇。与坷垃影命运相似的还有一种叫做“春扇”的鸟,它的名字也叫做“戴胜”,是以色列的国鸟。

如果人们知道坷垃影在他国当上了国鸟,会对它刮目相看吗?

【洼地的草】

洼地的草,总是长得很茂盛。它们常常遮住了洼地,让不留神的人跌一跤。

洼地有自己的优势。下雨的时候,多余的水流向洼地,形成水坑,坑底自然要比坑外湿润;下雪的时候,风一吹,雪就随风飘散,把洼地覆平。因此洼地耐旱。洼地的草就是占了这个优势,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

洼地也有自己的劣势。一只兔子会把它当做临时歇脚的地方,一只野鸡也很可能把窝搭在里面,折腾来折腾去,草也会受到伤害。但洼地的草没有办法拒绝,谁让它长得茂盛呢!

兽禽对洼地的草的伤害,都是暂时的,很多时候还会留下一堆肥料作为补偿。但割草的孩子不这么想,看到洼地的草长得那么好,争着抢着要割一篮子。除非他发现那里是一只兔子的窝,并天真地盼着兔子再回来安家。

洼地的草不害怕这些,仍旧一个劲儿地生长。只有这样,它们才能在秋天,结出更多的草籽,把远行的愿望撒向远方。草没有腿脚,靠的就是种子的飘移,但洼地外面的草也不闲着,也会把自己的种子,飘到洼地里去。洼地的草种,就这么年复一年复杂起来。

上天不会坐视不管这样的恶性竞争。隔几年的夏天,它就要狠劲儿下一场雨,使洼地的水多得好几天也洇不干。不耐淹的草慢慢枯死了,耐淹的草活了下来,不受影响的它们反而长得更旺。

洼地的故事,就是这么简单;洼地的草,就是这么生长。直到某一天,洼地被人填平变成平地,一切才终于结束。

【一座屋子从房顶变老】

一座屋子的变老从房顶开始,跟一个人变老一点儿都不像。

村里有好几个年轻人,二十多岁就白了头发,可谁也不认为他们老了,而是造了另一个名词去指代他们——少白头。村里的老人知道自己变老的征兆,就是“腿脚不方便了”。屋子不是这样,顶上的瓦片碎了,或是有了松动,一场暴雨落下来,屋子就漏了。

墙再结实也没有用,它们帮不了屋顶。屋顶上有梁,梁上有檩,檩上有椽,椽上面是瓦,瓦一破,那些木头根本经不住雨水,不消几年就会腐朽。墙也只能跟着当受害者,它们挡得住四周的风雨,却无法抵御来自房顶的侵袭。

“知屋漏者在宇下。”旁人只能看到屋子的外面,只能判断屋墙是否结实。只有住在屋里的人,在下雨的时候才能发现房子是否漏雨。一旦发现漏雨,他们不会等雨停下来再去修,一是漏雨影响现实,二是影响长远。“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像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叹息,那实在是年老体衰没有一点儿办法了。

房顶老得快,就是因为雨雪的原因。天气预报员偶尔会说,“某某地遭遇三十年不遇的特大暴雨。”只有这样的雨,才能对屋子从下部造成伤害。而那些小雨、中雨或者大雨,一年不知道要下多少次,都得由房顶扛着。如果突然夹杂一场冰雹,房顶就要惨得多了:瓦被打碎,那是“灭顶之灾”。

所以建房的人,对上梁铺瓦总是很重视。一边写好“青龙扶玉柱,白虎架金梁”的对子,摆上贡品放鞭炮进行祭拜,一边对工匠们好吃好喝好招待,真有些“神人共贺”的味道。祭拜神明有点儿玄,但招待工匠不周却是现世现报:瓦铺的不严实,新房子保不准就会漏雨,人住不进去。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人们爱用这句话形容对孩子的管教,也预示着管教不好的严重性——一个孩子推不倒屋墙,却可以轻而易举把房顶给毁坏掉。可见房顶有多么脆弱。被揭掉瓦的屋子,外表再好看,也不适宜住人了。

要是等到屋墙风化得连房顶都撑不起来,那一座屋子就真的老了。这倒像一个人,身体垮了,脑袋再聪明也派不上用场了。

共 2607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往事,故去的回忆,都借助于那个时候的某些景物,抒发和表达出来。本文就是通过村南的人,一种叫坷垃影的鸟、洼地的草等一些看起来微乎其微的事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表达了作者对魂牵梦绕的故乡,童年的往事的回忆是那种真挚淳朴的感情。文章精炼流畅,朴素自然,让人读罢,回味无穷。推荐欣赏。【:北极主人】 【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22:06:4 留在心底的东西,往往是让人魂牵梦绕的。

2楼文友: 10:08:52 语言自然朴素,远去的记忆烙印在心里。富有厚味和哲思。学习了。

楼文友: 1 :42:14 四则短小精悍的散文,读来让人十分过瘾。特别是房子是从房顶变老,生动形象,而又合符实际,而又十分新颖!向老师学习。

4楼文友: 14:11:01 精彩的好文,打动人的内心深处。欣赏学习了!问好老师!

5楼文友: 20:02:49 几篇精炼小散文读起来耐人寻味,朴实无华的语言蕴含深奥的道理,催人去联想、去思考。由此可见,老师扎实的写作功底,向老师学习!问好石老师!祝老师秋爽!

6楼文友: 11:25:29 乡愁永远是一抹荡不开的秋

少小离家二十哉,乡音依旧荡耳边

好绝美的乡愁

春秋苦人 致敬

灯盏细辛价格多少

灯盏花龙头企业官网

生物谷灯盏细辛注射液规格

经期延长喝什么好
云南省特色植物药灯盏花
生物谷灯盏花滴丸适合人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