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br白马饰金羁体系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20-03-18

【原文】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孟浩然(689年~740年),襄州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二十五岁漫游长江流域,西至三巴,东至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后又北游幽州(今北京市一带),曾客于张说幕府。三十七岁以后,又南游越中,旋经浙江入江西,返回襄阳。也有说,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以诗自适”。四十一岁赴长安,应进士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四十五岁,由韩朝宗推荐,再赴长安,求官不果。四十九岁,张九龄在荆州,辟孟浩然为从事;五十岁时,适逢王昌龄贬龙标尉,孟浩然在襄阳送别;两年后,王昌龄北还,和孟浩然再遇于襄阳,孟浩然欢悦过度,食鲜疾动,卒。孟浩然生活在“开元盛世”而终身布衣,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今存诗二百六十余首,有《孟襄阳集》。孟浩然的诗多数以田园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其次是抒写政治追求和失意感慨的。大部分是五言短制,冲淡清旷,富于韵味,不单纯追求秀句巧对。闻一多说:“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中,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唐诗杂论》)。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李白称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礼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皮日休则称:“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北齐美萧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先生则有‘微云澹河汉,疏雨滴梧桐’。乐府美王融‘日霁沙屿明,风动甘泉浊’;先生则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谢眺之诗句精者有‘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则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此与古人争胜于毫厘也。”(《郢州孟亭记》)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浩然亭”。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

涵虚:状与天相接、明澈如镜的湖水。太清:天空。

云梦泽:古大泽云泽和梦泽的合称。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据湖南湖北二省。岳阳城:即今湖北省东北洞庭湖畔的岳阳市。

舟楫:此指渡船,暗喻被引荐为官之路。端居:安闲隐居。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垂钓者:比喻为官者。羡鱼情:比喻希求出仕的愿望。

【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作《临洞庭湖》,又作《临洞庭湖上张丞相》。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 年),张九龄为相,孟浩然希图被引荐而西游长安,途经洞庭湖,面对壮丽的湖光山色,激发了他济世从政的思乡情怀,遂赋此诗,以赠张九龄,表达了他积极入仕希望得到原因的心情和愿望。

方回赞曰:“予登岳阳楼,此诗大书左序毬门壁间,右书此诗,后人自不敢复题也。”可见此诗在后世享有很高的声誉。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前四句主要写景,从大处落墨,融情入景,一气贯通,从而突现洞庭湖浩瀚壮观、云雾蒸腾的洋洋气势。其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尤为大气磅礴,动人心魄,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异曲同工。“蒸”字显示出洞庭湖丰厚的积蓄,仿佛广大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郁郁葱葱。“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后四句主要抒情,托物寄兴,含蓄蕴藉,显示出作者有志难展、羡求从政的一片挚情。

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 ),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 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大,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共 2492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隐居与出仕,一直是中国文人最纠结的心理状态。这首诗借景抒情,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了作者渴望走出山野,进入仕途,为国为民做一番事业的心情。但又写的很得体,有分寸,不卑不亢,不失身份。赏析从这方面入手,透彻地分析了诗歌的艺术特色,写作手法等。问好作者,推荐阅读。编辑:红叶秋

1 楼 文友: 201 -01-19 1 :01:22 为国为民,渴望进入仕途。很精彩的赏析文章,学习了。问好朋友! 文载道,诗言志,不亦乐乎!杭州牛皮癣医院咋样重庆中医癫痫病医院锦州妇科医院

威门热淋清颗粒哪里有售
剖宫产术后消化不良多久能恢复
小孩脾胃虚弱的症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