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心正则笔正随笔外二篇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10-01
当代中国书画作品,可谓琳琅满目,灿烂多姿,人们无暇顾及其艺术生命,就是传世书画实物,情况亦甚复杂,每每真伪杂糅,也是常事。纵是真画名作也往往是“缺陷”不少,如“扬州八怪”中的黄慎三幅山水,每幅都画有扁舟,经谢稚柳先生以其学养功力将它们命名为《宿雨孤舟图》、《柳岸泛舟图》和《风雨归舟图》,意境、风格顿出。“是取其清丽,自然之意”,王家琰先生在一侧低声细语称是。
这是一个“柔风酥雨,花繁叶茂”的日子,启功、谢稚柳、杨仁凯、刘九庵、傅熹年等名公巨擘来皖鉴定书画,王家琰先生因“年轻而卓然有成绩”成为唯一相伴其左右的书法家,启功在认真看了王家琰的书法作品后,赞道:“有邓石如的力量!”谢稚柳亦称:“奔放豪纵!”
可知,王家琰先生是艺术上的有心人,事业上的幸运者。
1976年,他以行书作品“鲁迅先生《赠日本歌人》诗”被国家文化部和对外文委选赴日本参加“现代中国书道展”,时谓八皖大地惟先生独享殊荣,是因为那时中国尚处在政治上未“解冻”的绝妙时机,王家琰先生可谓艺高胆大,以鲁迅诗书法参展,日本东京学艺大家高佃常信评曰:“闪光书法,富有动力。”次年,他的作品入选《中国现代书法选》第一集。这时人们对王家琰先生已是刮目相待:在书坛享有盛誉。
又是一个绝佳的时机,王家琰先生的一幅书法作品,在新装修的省图书馆正厅悬挂,被张凯帆先生慧眼视中,称其为“惜墨如金”,稍一琢磨又说:“泼墨如水”。后也因此王家琰先生有机会从工厂转入文化部门。至今他在谈及此依然满怀敬意:凯老,让我把一颗心完全放在书法艺术上……
假如我们回首往事,翻阅他的人生履历,却十分沉重,甚至是“双手越来越重”。著名诗人、文化大家韩瀚先生饱含深情地写道:“王家琰寿州人氏,出生于书香之家。在他刚步入少年时期,由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家境变得悲苦艰辛,三餐难继,他不得不辍学进入工厂,但是,在极度艰难的日子里,他没有放下手中的笔。”我从韩瀚先生的笔下,捕捉到几个关键词:书香之家,悲苦艰辛,极度艰难,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就是这么几个字完全可以写成一部书,一部时代风雨记录,从中我们仿佛可以读出时代的沧桑,一个人前行的脚步,是一个坚强的身影,在穿越雨帘……
我以为,中国文化讲究的是传承,是积淀,王家琰先生深得其妙。他自少酷爱书法,每逢春节前,总是随大人写春联,揣摩心得,以致他在十几岁时就开始为邻居家写春联。王家琰先生告诉我:也许是家学的遗传,他祖父和父亲都写得一手好字。一本颜鲁公的《多宝塔》印刷品,尽管已十分破损,但他坚持每天临摩,后又临摩王羲之的《兰亭》《圣教》,柳公权的《玄秘塔》等帖。渐渐地他的胸襟开阔起来,眼界高远了,握笔运气,随意汲取,真草隶篆,皆挥洒自如。赖少其、张恺帆等名公斯时称他“书法独成一家,日后必然成大气象”。
著名画家萧龙士先生在多次看过王家琰的书画作品后,便欣然授其艺术真谛。于是,王家琰在萧龙士的指导下,从学齐白石入手,学青藤、八大山人、扬州八怪,还有吴昌硕、潘天寿、李苦禅等现代大家,手摩心追,苦学不息。
中国书、画同源。王家琰先生在书法基础上以书入画,在大写意的空间任意驰骋。他说:国画改变他过去书法的滞板,以画伴书,融入了更多的灵气和积淀,探索“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写意画风格,形成意境深邃、古奥的艺术特色。在王家琰先生的《咏梅图》前,我们读到古人独自赏梅的况味,其用笔迅疾,线条简括,“萧萧数笔,神仙中人也”,令人联想到南宋梁楷的《太白行吟图》和《泼墨仙人图》。王家琰先生的山水画比较少,但动手即为上乘之作。如《我家曾住赤栏桥》姜白石诗意图,水墨淋漓,亦幻亦奇,有着烟云蓊郁的效果,被《合肥人文丛书》入选唯一的山水画;还有他画的雄鹰,更是神韵独到,有李苦禅的韵味,潘天寿的气派,笔墨疏简,风格俊逸,有他的独到之处。这得益于王家琰先生的自身修养,他走的是传统文人画的路子。但是,从他的画上,看不到王摩诘的超逸和倪云林的疏冷,看不到徐文长的狷狂和八大山人的孤傲,有的只是勃勃生机和昂然 ;哪怕是几株细竹,让人看到的也只是峻拔的人格和潇洒的气度,而不是离群索居的孤独感。读王家琰先生的画可能产生的另一感受是愉悦,那寥寥几笔便跃然纸上的人物,那不意如是而忽然如是的动物、花木、石头之类,都让人感到趣味横生,触目而颜开,发出舒心的笑声。
纸上得来终觉浅,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和李夏先生登门造访王家谈先生,与他有一席从心灵到艺术的交流。我不是画家也不是美术理论家,但我是王家琰先生作品的观赏者、崇尚者或者是崇拜者。过去与王家琰先生个人没有深层次的接触,后来因李夏先生我们结为贤友,从而走近王家琰先生的内世界。现在我尊称他为家琰公。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我想谈一点观感。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看到过他的书法作品,特别是他题写的众多牌匾,如“张顺兴号”、“红旗百货大楼”、明教寺的“大雄宝殿”等,非常喜欢,那时我还是个中学生。现在,我更欣赏他的大写意,主要是大写意山水、人物、花鸟。
我国有一成语叫“惜墨如金”,家琰公运笔书画而是“惜水如金”。因为,中国画不但讲究用笔,用墨,还讲究用水,他的笔墨并不是没有水,有水但是惜水如金,所以,他是尤善用水的。中国画讲求晕、染、皴,有很强的力度,并且有勾勒。他的画是清楚中有模糊,混沌中有清晰。这个模糊用一个中国字来讲就是“烟”。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中有句:“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里有“烟”;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有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其中有“烟”。中国古诗文中的烟字,在烟里有诗、有音乐、有生命。我觉得诗是人类灵魂的声音。诗是通过文字表达人类的灵魂,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人类的灵魂。家琰公的书画中既有诗又有音乐,他表达的正是他的灵魂的声音。他的画里有生命,有人格力量,有很深的生命体验。我是一个诗作者,也读一些古今中外大诗人的作品。能够称作大诗人的人,他不但艺术上要卓拔,而且其作品还必须有独特的哲学内涵,没有哲学内涵,成不了大师。莎士比亚也好,歌德也好,或者中国的杜甫也好,李商隐也好,都是如此。
家琰公成为一代书画大师,就因为他的作品有哲学内涵,我觉得这哲学内涵就是对生命和对自然的体悟,也就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思想:“天人合一。”他的国画给我们的感觉完全是中国传统的,但又有充分创新。家琰公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又反对民族保守主义,这跟他的另一个说法“城隍庙加毕加索”的观念是一致的,这充分体现在他的绘画作品上面。苏东坡说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觉得家琰公书法与绘画正好是互补,合起来就是一个王维。我记得家琰公曾给我看过一幅对联:“少陵笔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让我联想到一个关于“笔墨等于零”的论争。吴冠中先生也是我们敬重的大画家,他的观点,我觉得也不无道理。但是我更赞赏家琰公在“笔墨”问题上的观点,他认为笔墨不仅仅是艺术技巧,中国的笔墨也是文化,笔墨本身是有生命、有灵魂的。如果把笔墨仅仅看作技术,实际是把中国画里的笔墨这种精粹的东西降低了。笔墨里体现人格,家琰公在他的绘画作品里,在他的书法作品里,犹如他的人生,一波三折,都蕴含着他的人格魅力。颜真卿觐见皇帝的时候,皇帝问他书法之道,颜真卿说了一句传世名话:“心正则笔正。”我觉得把这句话奉送给家琰公是最恰当不过了。
【握笔难忘是萧翁】
“仍将书画度从容”,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我和丁培生在谈及当代画事时,他淡雅地低吟,而在说到萧龙士时,他深情而坚定地说:老人家是我学画的启蒙老师,也是我终生敬爱的恩师。认识萧老是我人生一大幸事也,没有萧老的教诲与培养绝没有他艺术生涯的今天。
丁培生安徽怀宁人,20世纪60年代受业著名书画家萧龙士,学习中国写意花鸟画,数十年亲聆教诲,获益匪浅。他在漫漫书画道路上笔耕墨耘,孜孜以求,并不断博采众长,融汇贯通,逐渐形成清新温雅,质朴自然的个人艺术风格,成为江淮大写意画派重要的画家之一。
他有缘得萧龙士授业,却是在一个特定的年代。1962年隆冬的一个云淡风轻近午天的上午,阳光投射到身上暖和和的,丁培生在王守志的陪同下走进萧老居住在省文史馆内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平房。那时的记忆,犹如在昨天:当一跨进门,炉子上煮山芋冒出的特有的香味扑鼻而来。王守志向老人简要作了介绍,并说明来意,丁培生站在一旁忙给老人施礼打招呼。萧老让座后,他环视了四周,原来这是一间集画室、卧室、厨房、餐厅、会客室于一身的多功能房间,除了墙上琳琅满目的画幅能显示主人身份外,室内的陈设,老人的言谈举止,却与丁培生脑海里所想象的相去甚远。引起丁培生注意的是:室内的一张无屉的大方桌,既当饭桌又当画台。为了增加一点台面面积靠墙支撑了一块三合板相拼起来,上面堆放了宣纸、字画等,一块画毡也很破旧,墨迹斑斑,看得出这是跟随主人多年的用物了,插笔筒用的是一个普通的瓦罐,筒内、桌上散放了的一些画笔也多为秃毫。而萧龙士就像一幅古意深远的中国大写意人物画:衣着极为朴素,身穿一套褪了色的中山装,脚蹬一双老头棉鞋,高高的身材,清癯的面颊,一副和善慈祥长者相,看上去俨然似一位乡村私塾先生,纯朴如老农,一点大画家的架子也没有,极为平易近人。丁培生心想:这就是我仰慕已久的名闻遐迩的大画家萧龙士先生,这就是他的寓所!然而事实不容置疑,令人肃然起敬。
当时丁培生带去的几幅画作,其中有一幅是临芥子园画传上的兰草,老人一一看过后说了声:“我画一张给你看看吧。”随即运笔挥毫在一张长条宣纸上画了两株兰草,呼应取势,顾盼有情潇洒遒劲,生机盎然。使人如坐春风,如沐馨香。萧龙士稍顿在画幅上题了“幽香”二字并落了上款:“培生画友存念……”丁培生忙对老人说:“我是来拜您老人家学画的,是您的学生,怎么当得起画友呢。”老人和颜悦色地说:“以后就共同研习吧!”萧老这种谦逊的美德,诚挚的情感,对后学者影响深远。
打那以后,丁培生常利用礼拜天、节假日去萧老家问道学画。历经近三十个春秋,老人从不厌烦,总是尽心教诲,循循善诱。
丁培生记得初学画竹时,一次将三根竹竿等分布置于画面,老人当即指出须忌“三炷香”。并伸出三个指头示意。一个礼拜之后,老人仍重复这个动作,要他记住这“三炷香”,至今记忆犹新。
当丁培生在学画上稍取得一点进步,萧龙士都给予肯定和勉励。那时在萧老身边学画的一些学生,常为能得到老师在习作上题词而欢欣鼓舞。一次萧老竟然在丁培生的“墨兰”上题道:“此为培生习画两年之作也,忆我二十载之不若,足见其勤奋苦练亦远过于我也,希努力为之。”
时光如水,当历史迈进20世纪70年代后期时,丁培生肩负家庭的重担,二个孩子的上学,生活,单位工作的恢复,身为人父,又为单位技术的负责人,他身不由自,力不从心,
经再三思考,决定要割舍书画的情缘。于是,他在一天,找到萧龙士告诉此意。萧老沉默了好一阵,像是自语,更像是对丁培生说:“莫板……莫板啊”。稍顿后,拉着他的手说:“学习画画,不一定要成名成家,修心养性也是好的,莫板,莫板。”“要不是坚持画画,我不一定活到今天。”时年萧老将近90岁……所谓“莫板”,乃方言,意“不要丢”。
丁培生,终于放弃了初衷,坚持跟萧老研习字画,所以丁培生从心里说:没有萧老的教诲与培养绝没有他艺术生涯的今天,确是真情实感。
时至2012年,丁培生出版画册时,感慨万千,从心灵深处发出:“难忘师生情——追忆萧龙士先生”的诗情,可见他对萧老的敬仰和感激之恩。
一
艺海暇游数十春,倍尝苦辣与艰辛;
叮咛“莫板”犹在耳,握笔难忘是萧翁。
二
拜师学画忆当年,几欲退堂罢砚田;
不是恩师勤诲勉,挥毫那得有今天。
丁培生从此坚持学画不动摇,也深知艺术道路的艰辛,但他深记萧龙士的教诲:“作画必先立人,人品不好,落笔无方。”故而丁培生一生刻苦敬业,朴素节俭;为人厚道,以诚待人;学而不厌,不慕名利。丁培生所走的是一条通过人品与艺品的完美结合而独树一格的艺术之路。并由于受到艺术大师李苦禅和许麟庐的指点,其作品具有文人画的书卷气;又因为长期扎根农村,具有劳动人民的本色与气质,其作品于温雅的书卷气中又含有纯朴的的乡土味。他的紫藤画近看则浓淡干湿,韵味无穷,是入化境也。在他的笔下,笔意笔墨为一体,《凌云紫燕》中的四只飞燕,各具神态,把飞翔中的燕子表现得淋漓尽致,紫藤收放自如、繁而不乱,二者相映成趣;《荫浓果硕》里四只家鸡,悠然自在,各得其所,蕉叶疏朗,用墨浓而不滞、淡而不薄;《仙桃》用色独具神韵,艳而不俗,四只寿桃表达着长寿如意;《荫浓果硕大吉祥》用荔枝、雄鸡构图,一句双关,谐音“吉利”,表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艳秋》突出一个“艳”字,一个“秋”字,老来红旁伫喜鸟,物少而有韵;《迎春》里水仙、墨竹、八哥、石块和谐共处,表达着作者的处世态度;《硕果累累》的葡萄晶莹剔透、三只雄鸡翘首以待,渲泻着画家喜迎丰收的激动喜悦之情;《映日》、《荷香鹭相依》、《万颗金丸》构图清新,生动自然,独具一格,反映出画家仔细观察生活、内心幽静和谐的品格;《报春》里的红梅生气勃勃、铁干虬枝,表达着画家昂扬向上、不断追求的生活情趣。丁培生的笔墨功夫扎实,用笔看粗却细、举轻若重、虑定而落笔,细致而后成,泼墨淋漓,色调丰富,浓淡得当,虚实相生,其松苍拙得当,其藤柔中寓刚,其竹浓淡相宜,其荷清新自然……值得一提是,书画作品所配诗文,都是他自己所作,反映着他的文化修养。
共 78 1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三篇随笔,叙述的皆是安徽本省的知名书画家,他们分别是:王家琰、丁培生、王文秀,尤以王家琰先生更是盛名远播。此三人,精通中国古典书画艺术,而且有所创新,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曾经受中国书画大师级人物萧龙士先生的亲自指点,尤以丁培生先生为最。他们三人,年龄相差很大,而且王文秀更是不多见的女艺术家。但是他们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都艰辛坎坷,却百折不挠,艺品人品相得益彰,正所谓心正则笔正,因而成就卓然,为一时之冠。对中国书画有兴趣的看客或买家,不仅要看到书画本身和艺术家的名声,更应该看到书画后面所经历的东西。他们作为一代艺术家,沉淀自己的内心,去除周边的浮躁,看淡名利,我们在他们的书画中应该感受到这些精神实质。作者对三位艺术家的描述,饱含敬仰之情,使读者心生感慨,此随笔为此类文章之典范,佳作,推荐赏阅。【:鸿渐于陵】 【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21:52:02 问候佛家语先生,谢谢您对流年社团的支持! 我没有个性,所以不签名。
2楼文友: 08:1 :45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 逝水流年 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盐酸索他洛尔片品牌推荐
房扑的最好治疗方法
盐酸索他洛尔说明书
孩子流鼻涕怎么办生物谷灯盏细辛胶囊多少钱一盒
宝宝流鼻涕吃药
上一篇:上官语柔微语录生活哲理篇
上一篇:思路散文春分春雪
- [心情日记]7连胜的范廷钰李轩豪闯进烂柯杯总决赛!明天争冠!
- [心情日记]人生很短,哪来的那么多来日方长,珍惜眼前的一切,做自己喜欢的一束花的仪式感 花艺教学 花艺培训 烘焙
- [心情日记]首部双女主剧退去,赵丽颖搭档李沁,更有许凯强势加盟
- [心情日记]热门 抱怨是最浪费力气且没用的事情。 内心强大,是抗击一切痛苦的前提。 活着比什么都重要,活在当下。
- [心情日记]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靶向疗法策略如何?南京医科大姚宇锋:推荐帕妥珠单抗与曲妥珠单抗双靶向疗法联合化
- [心情日记]重庆70岁嬢嬢在山上卖豆花饭,8元一碗随便吃掉,还是40年前的味道
- [心情日记]益康耳穴:口腔溃疡久难愈?这个方法你还不明白?
- [心情日记]朝阳区公布新增效用点位,涉及餐厅、超市、KTV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