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老员工看华为如何找到国际化人才.DG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21-03-09

如果把香港也算是海外市场的话,华为试水海外市场是从1996年开始的。不过,我眼中的华为海外市场是从1999年开始的。在年之间,华为的海外市场是以贸易的方式来做的。到了1998年底,华为开始思考如何去做海外市场,当时人称 小徐总 的徐直军开始负责海外市场。

国际化是个很大的话题,我大体上会分三部分:

1. 如何找到国际化人才;

2. 华为是怎么打开海外市场的;

3. 华为为什么没有陷入海外的税务、劳工和法律陷阱

今天先谈谈第一部分:如何找到国际化人才

从1999年开始,华为开始运作海外市场, 首先遇到的事情就是谁来做海外市场。记得当初TCL李东生在2004年的时候,豪情万丈地说要招聘1000个国际化人才来开拓海外市场,我想TCL当时遇到的情况和华为在1999年的情况差不多,就是找谁来开拓海外市场。

按当初的想法,首先应该排除的就是国内做市场的人,因为这帮人语言不好、人脉不通。那么,剩下可以选择的就有三种人了:

1. 本地的外籍员工;

2. 外企的中国籍高管;

3. 海外留学生

下面,我会分别谈谈这三种人的表现。

第一种人:本地的外籍员工

不可否认贴牌生产是中国鞋业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这看起来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做起来以后却发现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特别是1999年时候的华为。1999年的华为不要说在国外有名气,在海外根本不会有人知道有家中国做电信的公司,所以根本就招聘不到像样的人,更不用说管理当地业务的高管,我们当时开玩笑说,招一个秘书和司机,别人都在脸上画一个问号: 华为可信吗?

同时在当时,华为的内部可以说英语的人,或是可以流利准确理解英语的人并不多;同时市场初期,产品适配、流程、报销、人员出差等公司内部的问题都需要和机关(以前叫总部)进行沟通。问题就出现两个方面了:一是公司的内部在当时说英语的人很少,二是当地的高管同样也不熟悉机关内部的人员,很难搞得清楚找谁去推动把问题给解决了。

最终的结果就是,外籍高管觉得华为就是一个狗屎公司,管理乱得一踏糊涂;华为觉得这帮老外怎么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就知道抱怨,不是一个合格的高管。在初期招聘的海外高管(包括港籍高管),几乎无一幸免,全部以失败而告终。

第二种人:外企的中国籍高管

外企的中国籍高管实际上也适应不了华为海外当时的情况,不是这些人不优秀,实际上这些人足够优秀,以至于优秀到华为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好平台了,这个也是后来我们才知道的,招聘当中有一类人也是不能招的:over quality。

即使招到了外企的中国籍高管,他们也要面临以下的挑战:一则大部分外企的中国籍高管在中国只是管一块业务,如管销售的就是管销售,管售后的就是管售后,很少有全面管理的人才;二则跨国公司有成熟的流程业务支撑平台,使得他们在拓展市场的时候有一个坚强的后盾,不用为后勤而烦烦。三则跨国公司如朗讯等在海外有非常好的名声,只要说你是朗讯和爱立公司驻某国家的首席代表,基本上就能见到该国的所有运营商高层,一谈技术方案别人就信你说的,所以当时朗讯和根本不用为见客户而烦恼,他们之间的竞争大部分只是价格和服务之争。

用盐酸丙卡特罗片会出现过敏反应吗
石家庄哪家医院白癜风好
宜宾较好的白癜风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