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沙植绿筑屏障凉州区防沙治沙工作综述吧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21-12-20

锁沙植绿筑屏障——凉州区防沙治沙工作综述

一场秋雨过后,走进凉州区红水河东岸的八十里大沙夹槽滩,登高望远,只见大片草方格如渔般缚在沙丘上。草方格内,人工栽植的梭梭、柠条等沙生植物吐出嫩绿的新芽,覆盖了昔日的茫茫戈壁沙滩,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近年来,凉州区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大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至目前,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09.72万亩,其中营造防风固沙林49.22万亩,封沙育林(草)60.5万亩,建起了长达50公里的防风固沙屏障,堵住了7个流沙入侵的风沙口,沿沙区林草植被盖度由不足15%提高到30%以上,近20万亩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压沙治沙是一件苦差事,但是在凉州,每年春秋时节,到处可见治沙造林的干部职工。

该区坚持干部义务压沙造林制度,2012年以来,283个单位、2.56万人在红水河东岸、荣生路、金荣沙漠生态公路等重点区域完成压沙造林13.22万亩,形成机关干部每年义务压沙造林的长效机制。

反而降低了3.3%。 为推进沙区生态治理,制定沙区及治沙生态林承包治理经营实施方案,积极探索沙区生态建设新机制,坚持在沙地所有权不变、沙生植被不受损害的前提下

,以有效保护沙区生态为目标,实行承包经营管护,有力地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治沙造林、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同时,完善防沙治沙目标管理机制。区政府把治沙造林作为乡镇、部门实绩考核重要内容,与各乡镇及有关单位签订目标书,制定考核办法严格量化考核。全面落实《防沙治沙法》,坚持依法治沙,依法严厉打击滥垦滥牧、滥采滥挖、非法占用沙化土地等违法行为。加强协调协作,林业、国土、农牧、环保等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形成推动防沙治沙工作的强大合力。

春天正是沙漠前沿地带治沙造林的时节,多功能立体固沙车在腾格里沙漠试验成功,让凉州区机械化治理沙漠成为现实。

近年来,凉州区积极创新治沙模式,使防沙治沙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发展的轨道。

科技的力量是无穷的。凉州区林业局局长邱池美介绍说,他们与甘建投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利用立体固沙车完成沙漠治理2000多亩。立体固沙车将稻草、麦秸等植物秸秆在沙漠表面铺设成草方格沙障,草方格规格可根据沙漠地形、风向进行灵活调整,极大地提高了沙障建设效率。

该区还大力开展防沙治沙项目建设。整合项目资金,完善扶持政策,突出防沙治沙,深入实施省级财政防沙治沙项目,完成固沙造林4.5万亩。完成凉州区夹槽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助试点项目建设任务,新建管护站一处,固定界碑26座、宣传警示标牌17个、标志牌碑3座,架设刺丝围栏54公里;采用草方格+沙生苗木的固沙造林模式,完成固沙造林6035亩,采用一把草,一株苗的造林方式,完成人工促进自然修复3726亩,完成封禁保护15万亩。

在推进生态建设的同时,如何让群众过上致富奔小康的好日子,是凉州区在长期的防沙治沙工作中高度重视的问题。来到凉州区西营镇兴年果业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林果种植基地,只见累累硕果已将树枝压弯,梨园内香气四溢,农民正在抓紧时间采摘、包装早酥梨。在合作社的带动下,目前仅西营镇林果业种植面积达2.8万亩,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我们在治理沙患的同时,就是要让大地绿起来,让农民富起来。邱池美说。

凉州区以治沙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在沿沙乡镇完成以红枣、枸杞、酿造葡萄为主的林果建设17.78万亩,完成梭梭嫁接肉苁蓉0.2万亩、种苗培育0.14万亩。引进内蒙古肉苁蓉研究所,在金荣路两侧沙漠区,建立种植梭梭和肉苁蓉基地,规划总占地面积3.6万亩,在清源镇区建设肉苁蓉加工厂和沙产业研发中心等。同时,把沙产业发展同生态观光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打造集沙漠风光、沙漠治理展示、观光旅游、探险猎奇、休闲娱乐、美食品尝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线路,在抓好景区建设的同时,完善了基础设施,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海口医院妇科哪好
南宁包皮包茎治疗费用
全国医院名录查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