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空棺椁照样是文学神龛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12-26

众所周知,天下霸唱的代表作《鬼吹灯》曾风靡华语世界,之前的作品无一不是延续着古...

很长时间以来,刘心武与《红楼梦》这个标签一直形影不离,他并不抗拒“红学家”的头...

今年5月是德国最知名剧作家席勒逝世210周年。席勒生前屡遭磨难,身后幸得一点哀荣,安葬在官家陵地。可是,从逝世十多年起,他就有陵地而失却遗骸。后来,人们发现他的疑似头骨,于是寻找和论证他的遗骸就成为德国文化思想界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既有争论,就存在希望。可是,几年前,德国和其他几个国家的专家经科学鉴定确认,现存他的所有疑似头骨都不是真品。这不免令德国文学史家感到失落,更使他的粉丝们感到凄迷。

弗里德里希 席勒于1759年11月10日出生在位于现今德国南部的符腾堡公国,很早就接受卢梭等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反对暴政、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思想,20岁出头就创作出剧本《海盗》和《阴谋与爱情》,在德国引起巨大轰动。他同长他十岁的大诗人沃尔夫冈 歌德一起被誉为争取个性解放和社会进步的 狂飙突进 文学运动的急先锋。但是,他命运多蹇,屡遭当局迫害,不得不四处流离。

1787年7月,他来到社会环境比较宽松的魏玛,与时任魏玛公国重臣的歌德结下诚笃深厚的友谊。他们互相鼓励和支持,竞赛一般地进行诗歌创作。同时,席勒把歌德从自然科学研究中拉回文学创作之路,先是写作小说《威廉 麦斯特的学习时代》,最终完成酝酿已久的史诗《浮士德》;歌德则将席勒 拖出历史唯心主义哲学的泥潭 ,重新面对现实生活,先后写出《华伦斯坦》三部曲、《玛利亚 斯图亚特》《奥尔良的姑娘》《威廉 退尔》等多部重头剧作。他们相互配合,携手合作,将德国文学推向前所未有的巅峰时期。

可惜的是,席勒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1805年5月9日,他沉疴与新疾交并,不治而亡,年仅46岁。不知是因为他走得出人意料,还是因为家境比较窘迫,后事处理比较匆促。遗体装殓在一具普通的松木棺材中,发送到圣雅各教堂墓地。 这个墓地12世纪开始启用,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魏玛唯一的公共墓地。18世纪中期,公国财政部在墓地东南角修建一个小亭子,亭子下面开挖出墓穴,专门安葬没有私家墓地的政府官员和名流。席勒不但在公国颇有文名,逝世前三年还被封为公国枢密顾问,擢升为贵族,因此得以安葬在这个墓穴。根据当时的习俗,所有安葬在公墓者,不论职位高低,都不是一人一穴,而是若干人共用一穴。与席勒共享一穴的,据说有几十个人。几年后,他的遗孀夏洛特 封 伦格菲尔德购得一块私家墓地,决定将他迁出来重新安葬。可是,进入墓穴,她发现装殓他遗骸的棺木已经毁坏,其中的遗骸与其他人的遗骸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分识别。因此,迁葬未能如愿。

1818年,魏玛市在城南另辟现在称为 历史公墓 的公共墓地。这样,圣雅各教堂墓地被废弃,那里的墓穴被填平。八年之后,崇拜席勒的魏玛市长卡尔 莱贝雷希特 施瓦贝下令,找出席勒的遗骸,像样地重新安葬。几经挖掘,从圣雅各教堂墓地的墓穴中找到2 个颅骨,但哪个是席勒的,一时无法确定。市长灵机一动,想起席勒生前身躯高大,约1.90米,头颅必定也大,就将其中最大的一个颅骨确定为席勒的,暂存在魏玛公爵图书馆中。歌德得悉,派人悄悄把这个颅骨捧回自己家中,安放在一个玻璃罩中妥为保存,并写了一首悼亡诗,将其比喻为 一个神秘的器物 。此后,他亲自主持设计和制作了一具橡木棺椁,盛殓起 那块铭刻着神思奇想的颅骨 。不久,历史公墓中修建完成专为王公贵胄使用的 公侯墓穴 ,歌德就于1827年12月16日将认定为亡友遗骸的那个颅骨移葬进去。四年后的18 2年 月22日,歌德病逝。根据他的遗愿,其遗骸也装殓在事前准备好的同样一具橡木棺椁,安放在公侯墓穴中席勒棺椁的旁边。歌德生前作出这样的安排,意在表明他同席勒的友谊至死不渝。

我到魏玛后曾专程前往历史公墓拜谒。公墓不大,高大挺拔的林木之荫下,青翠绵密的绿草之地上,散置着一些十字架和墓碑。沿着碑石之间的小径往前走,只见一块微微隆起的高地上,有一座黄褐色的双层圆顶楼台。这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亭榭式建筑,有人称之为小教堂,其实就是公侯墓穴的所在地。从门首的四根罗马式圆柱中间走进去,是一个淡蓝色的拱形厅堂,厅堂下面是墓穴。沿着狭窄的阶梯走下去,只见空旷的室内闪耀着几盏幽暗的灯光,稀稀落落地停放着一些棺椁,显得极为静寂而肃穆。

棺椁中最著名的,当属魏玛公国大公卡尔 奥古斯特的白色石棺。而最引人注目的,则是作为公国臣属的歌德和席勒的两具木棺。这两具褐黄色的木棺,长两米多,宽一米多,并排安放在高约半米的白色底座上。棺头用金色的大字分别镌刻着他们两人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很多人的眼中,这个陵寝实际上已不再是什么 公侯墓穴 ,而是 德国文学双擘的合葬地 , 德国古典主义文学的神龛 。

被魏玛市长和歌德认定的那个颅骨虽然装进席勒的棺木,但却没有从此而盖棺论定。188 年,德国著名人类学家兼解剖学家赫尔曼 威尔克首先对这个颅骨的真实性提出质疑。他阐释的理由是,这个颅骨与席勒逝世时所做的面模根本不相符合。1911年,以著名解剖学家奥古斯特 冯 弗罗里普为首的一些德国科学家重新挖掘圣雅各教堂墓地那个地下墓穴,又发现60多个颅骨,并将其中之一断定为席勒的。这样,世界上就先后出现两个疑似席勒颅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防止毁坏,歌德和席勒的棺椁被转移到一个地下防空洞中。战争结束后,这两具棺椁复位。东德和苏联的科学家将两块疑似颅骨进行检测,认定第二块是一位女性的头骨,第一块是不是席勒的还难以确定。德国统一后,有些科学家提出对这两个颅骨重新检测。于是,在席勒逝世200周年的前夕,负责监管席勒档案馆的魏玛经典基金会决定,邀请德国、奥地利和美国几所大学的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国际小组进行这项被称为 席勒密码 的破解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科学家们根据由两个颅骨复制出来的主人面容,以及颅骨上的牙齿骨质分析,断定第一块颅骨是席勒的。这就同东德和苏联专家的结论前后矛盾。

2006年,魏玛经典基金会和中德意志广播电视台联合组织欧美几个国家的科学家,对包括两个疑似席勒颅骨在内的所有从圣雅各教堂墓地发掘出来的颅骨进行DNA比较研究。科学家们把埋葬在波恩等地的席勒的两个儿子和两个姊妹的遗骸挖掘出来,同与席勒有关的所有颅骨放在一起,通过DNA取样,反复比较研究。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他们于2008年5月初得出结论说:与席勒有关的所有那些颅骨,实际上没有一块是席勒的。此结论一出,德国内外所有关注席勒命运的人都感到非常沮丧。那么,席勒的遗骸到底在哪里,一时间又成为人们纷纷探讨与猜测的问题。有人推测,他的颅骨可能在其安葬后不久就被人盗走;有人认为,他的颅骨在清理圣雅各教堂墓地时毁坏或丢失;也有人认为,他的颅骨肯定在圣雅各教堂墓地,只是迄今尚未发现而已。魏玛经典基金会无奈地宣布,关于席勒颅骨的争论到此结束,今后不再组织寻觅和论证席勒颅骨的活动。

既然所有疑似席勒颅骨被证实都不是真的,原来放置在席勒棺椁中那个颅骨,在检测时被取出后就再也没有放回去。因此,席勒那具棺椁,现在实际上是空的。但这似乎并没有影响人们对席勒和歌德墓穴的拜谒。来自世界各地的参拜者每年仍在不断涌来。他们站在歌德与席勒的棺木前,有的鞠躬致敬,有的用不同语言呼唤他们的名字,有的高声朗诵他们美妙的诗章。在人们的心目中,席勒与歌德这两位德国文学巨匠密不可分,永世长在。

老年人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3是鱼肝油吗

钙和D3什么时候吃最好

排毒祛痘的好药物
儿童流鼻血的原因及治疗
儿童积食便秘怎么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