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小说写的是成为异类的那种负担与压力哈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22-02-08

这部小说写的是成为‘异类’的那种负担与压力,这种负担与压力,通常会摧毁一个人,而不是塑造一个人。

据统计数据显示 《无声告白》,(美)伍绮诗 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年7月

2014年底,美国亚马逊从当年出版的数万本图书中选出100本年度最佳图书,并将第1名颁给了名不见经传的“80后”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的处女作《无声告白》。

这本一上来就宣布主人公死亡的小说(故事的第一句话为: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是如何俘获了一批又一批说着不同语言、有着不同文化背景读者的?

书写美籍华人家庭故事,填补美国主流文学空缺

作为香港移民二代,伍绮诗在美国长大、自哈佛毕业,从小受到西方教育的同时,仍然在父母的熏陶下,思考着华裔身份的处境:“我觉得我的父母十分清楚我们属于异类这个事实,人们会根据我的行为假定我的整个族群是怎样的。”她的父母一直教育她,“要在学校好好表现,否则别人可能对中国人有不好的看法”,或者是,“你应该待人和善,否则别人会觉得中国人粗鲁”。她对此表示:“这些话听起来似乎挺蠢,但成见就是这样形成的。”

谈及创作的初衷,伍绮诗表示:“我起初是想写一个关于家庭和他们的秘密的故事,但最终故事里关于种族和文化的议题却显得更突出。原本我没打算写美籍华人的故事,因为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个中国文化的局外者:我出生在美国,也不会说广东话。但随着我对这个家庭故事的写作,我也意识到,文化是他们的故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得把它加入到小说里。”

《纽约时报书评》对《无声告白》赞誉有加:“即使我们熟知身边有这类故事,也从来没在美国小说中见过,起码,在伍绮诗之前,没有谁处理过这类故事。这部小说写的是成为‘异类’的那种负担与压力,这种负担与压力,通常会摧毁一个人,而不是塑造一个人。”

“爱是希望,也是枷锁”,探讨家庭伦理引友争议

《无声告白》在美国走红以后,先后被输出到20多个国家,表现十分抢眼。这本书凭什么同时打动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读者?

该书的中文木草草告诉:“事实上,种族文化冲突问题只是《无声告白》的衍生品,书里还探寻女性人生价值、青少年寻找身份认同,以及如何为人父母等问题。书中用一个极其中国化的故事,讲出了我们每个人现实中都要面对的命题——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作为出生在美国的香港移民二代,伍绮诗多元的身份和视角是她天生的优势,加上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让她写下了这么一个超越身份、种族的有着世界共通语言的感伤故事。无论读者正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都能从故事中的人物找到共鸣。但归根结底,故事的内核是家庭和伦理。”

据悉,《无声告白》在中国出版以来关于“爱与期待”是否能拿来绑架亲人爱人的伦理问题引发了广泛讨论。出版方读客图书发起的“说一说父母的什么期待,让你倍感压力”活动已经有近万名友加入,纷纷吐槽了自己的压力,“读书时不给拍拖,工作后就逼着结婚生子,很无奈”“一直以来拿来和别人比较,乐此不疲,而我却疲惫不堪”……有书评人表示:“对这本书,我预想看到的是和《喜福会》类似的故事,而作者却给了我大大的惊喜——她不仅刻画了文化的冲突,更让我读到了人性的冲突。”伍绮诗在媒体采访中写道:“我想探索的是,各人的秘密如何让家庭产生裂痕,还有我们究竟有多了解他人,哪怕对方是我们非常亲近的人。”

(:葛润)

大庆白癜风医院
西安妇科习惯性流产哪家好
西安早泄治疗费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