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栈散文再谒富厚堂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09-01

富厚堂,是清朝一等毅勇侯曾国藩的故居,位于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富托村。倚鳌山畔涓水,坐西朝东,灰墙黛瓦,古朴庄重,风光旖旎。其门楼前有一个半月形的花岗岩台坪,那厚重威严的石雕旗墩像疲惫的战马静卧门前。正前方是一个称之为荷塘的“半月形”池塘,与屋后玲珑剔透的半月形鳌鱼山一起,将富厚堂怀抱在一幅浑然天成、和谐自然的田园山水画之中。半月形荷塘以远是一片更大的荷塘——翠荷湖,湖中有一条用荷叶镇当地所产的麻色花岗岩铺成的宽阔廊桥,与拱桥、亭阁相接。此时正值夏末,荷叶田田,荷花盛开,垂柳依依,碧草如茵,景色妙曼无比。大清龙凤旗和湘军帅旗,在侯府的前方及左前方迎风招展,显示着侯府非凡的内涵和独特的精神风貌。

双峰是我的家乡,富厚堂我来过N次,可没有哪一次像这次一样,引发那么多感触,也许是以前不曾真正地认真了解过曾公的原因吧!而今,当我对曾公非凡的一生有了粗浅解读之后,富厚堂便已不是一栋简单的灰墙黛瓦的建筑,也不只是一处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旅游景点,她像一处历史烟尘中的驿站,静静地伫立在时光之中。轻轻的走近她,那些开始有些泛黄的历史,便一一在我脑海中呈现。在我的心里,富厚堂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是一块中华文化的纪念碑!

静静地站在侯府简朴的大门前,仰视着竖挂在大门上方的“毅勇侯第”牌匾,心潮起伏,难以言状。想像着在光阴深处安坐的曾公,我似乎听到自己心灵之弦被拨动的声音,那声音铿锵悠远,弥漫在心宇之间经久不息。当风起云涌的太平天国起义席卷华夏,满清王朝危在旦夕之时,无能的满清统治者,终于弃前嫌,委重任,把一切希望寄托于汉人曾公之身,望他于水火中力挽狂澜。熟读儒家诗书,满腹经纶,又以忠孝为己任的饱学之士曾公,欣然受命,毅然弃文笔,举武刀,开始了自己风雨沧桑的戎马生涯。他领着自己一手创建的湘军,以无数将士的生命为代价,让声势浩大的太平起义终归灰飞烟灭,从而换来了清王朝短暂的安宁。曾公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官居一品。因为这段历史,曾公在被敬仰的同时,也一直背负着历史的骂名。我乃一微介,无法站在一条大河之外去谈论一朵浪花开放的姿态。可我觉得,曾公在他所处的时代,呕心沥血,用心血和生命支撑着江山社稷,他做了在那个年代力所能及的事情。他无愧于所处的时代!至于身后的历史,他怎能知道?

如果没有这块象征身份与地位的“毅勇侯第”牌匾,这栋经过100余年风雨沧桑的洗礼,占地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l万平方米的近似北京四合院的建筑,与普通的大户人家宅院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土石砖木结构,回廊式风格,一色的青砖灰瓦。相对于当时曾公显赫的身份与地位,虽然有些气派,实在算不上豪华,甚至显得“寒碜”。建筑外墙用的是青砖,内墙则一律为土砖,连悬挂同治皇帝御书钦赐的“勋高柱石”墨地金字大匾的中厅,两边墙壁也是由土砖砌成的。柱为圆柱,梁是方梁,看不到雕梁画栋,唯见粉墙青瓦,与其说是“侯府”,不如说像学宫。八本堂、求阙斋、归朴斋、宏贲斋、筱咏斋、勤敬斋、艺芳馆、思云馆……这一系列名号,在默默地展示着过去主人的志趣与风采。“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这就是当初曾公建房思想的真实写照!想当初,曾公置身于清王朝与太平天国、满汉、中外、皇室派系、官场内部等重重矛盾之中,非此他何以立足?他怎能又怎敢放纵自己?

跨入“侯府”大门,是一个十分宽阔的长方形内坪,坪内浅草茸茸,一条石板路直通中厅。站在石板路上,只见中厅门上悬挂的“富厚堂”三字直逼视线。黑底镂金的三个字乃曾公亲笔所写,遒劲有力,可以想见当时的曾公何等意气风发!正堂有前后两进,是富厚堂的主体。前厅为“八本堂”。中厅后面是神台。顶上挂着同治九年皇上御书钦赐的“勋高柱石”的横匾。后厅两旁是正房,曾经是曾公夫人欧阳氏和长子曾纪泽夫妇、次子曾纪鸿夫妇等的住室。在南厅里面,陈列着一些文物,主要是曾公的家书摘要和复印件。“接腊月甘十五日家信,知修整富厚堂屋宇用钱共七千串之多,不知何以浩费如此,深为骇叹!余生平以起屋买田为仕宦之恶习,誓不为之。不料奢靡若此,何颜见人!平日所说之话全不践言,可羞孰甚!屋既如此,以后诸事奢侈,不问可知。大官之家子弟,无不骄奢淫逸者,忧灼曷已!”这段话,摘抄于曾公同治六年二月初九日日记。曾公一生之谨慎、俭朴,由此可以略见一斑。

声名显赫的“八本堂”是富厚堂的正宅,曾公亲笔楷书“八本堂”大匾,刚劲的笔锋之下赋存了对后代的谆谆教诲。“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做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这八句话是富厚堂的立堂精神核心,也是曾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验的经典,体现的是明礼、诚信、廉洁、守法,而这,不正是我们社会今天精神文明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吗?

穿过一系列住舍,经过育花房,来到宅南藏书楼。富厚堂之精华,非这四处重檐翘角的藏书楼莫属。这座中国近代最大的私家藏书楼,其藏书多达 0万卷。站在曾公之子曾纪泽藏书的“归朴斋”三楼上,四处藏书楼悉收眼底。与其紧连的是收藏曾公书籍的共三层五间的“求阙斋”,与之相对应的宅北“艺芳馆”,是曾公次子曾纪鸿及其夫人郭筠的藏书楼。那与正宅不相连的“思云馆”,初为曾公精藏图书的“三经、三史、三子、三集、三实之室”,后一度作为曾府学堂,抗日战争期间,曾公的第四代孙女曾宝荪,将她创办的长沙艺芳女校全部图书、仪器移藏于此,思云馆就成了她的藏书楼。如今,这四处藏书楼静静地立在原地,那曾经的 0万卷藏书,早已被分割得“片甲不留”。书去楼空,感受其沧桑与灰暗,内心不禁溢满伤感,但那缕缕幽幽书香,依然会从它那严谨恢宏、精当巧思的细节中沁透出来,恣意弥漫。不难想象,书,对于曾氏一家,有着怎样的渊源。书,才是富厚堂的最大财富;书,曾占满了曾公及其子孙生活的空间。可以说,是书造就和支撑着曾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才大略,造就了他丰富而深湛的思想,造就了他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并教育和影响着千千万万人。伟人毛泽东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先生对曾公更是顶礼膜拜,他说:“曾公乃国人精神典范!”

富厚堂左侧西北角小山坡上的是“思云馆”,这座面积600多平方米的建筑,系曾公一生唯一在家亲自主持营建,也是富厚堂建筑群中最年深日久的景点。凝望着正堂中曾公的雕像,悠悠思绪绵延而至。1857年(咸丰七年),其父去世,曾公返家奔丧,为纪念去世父母,他取古代“望云思亲”之义,亲营此书屋,既作为父守制之用,也拟将此地作为自己“终老林泉”之所。这是一栋四面落檐的两层楼房,馆左偏是曾国藩精藏图书“三经三史三子三集三实”之室,馆右偏则是其守制居住之处。认真了解过曾公历史的人都知道,思云馆,不仅是曾公守灵之处,也是曾公大悟大彻之处。此次守孝奔丧之前,曾公带湘军进驻江西,因其独来独往,嫉恶如仇,又苦于粮饷军费,他竟然参掉了在职巡抚同为湘人的陈启迈,得罪了整个江西官场,而导致自身处境非常艰难。回乡守籍后,曾公深刻反思,并以“黄老之术”来重构自己。“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静;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这既是思云馆的门联,也是曾公思想转变之后真实心态的写照。此后,曾公调整了自己的处世方略,真正开始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人生。

漫步于富厚堂所倚的半月形鳌鱼山,古木森然,茂林修竹,蜂飞蝶舞,鸟唱蝉鸣。清新的空气迎面而来,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明媚的阳光透过茂密葱茏的树叶,洒向斑斑驳驳的小径,有如一幅历史长卷在眼前延伸铺展。我不懂风水,但凭眼观和感受,直觉曾府风水堪为一流,坐西朝东,头枕山,面临池,前有田畴池水,后有香樟茂竹,正面开阔无际,远处群山环抱,管文状元的笔架山、管武状元的马鞍山,尽在眼中。俯瞰山下,一座灰墙围绕青砖黑瓦的偌大庄园,卓尔不群,凸现眼前,宛若禅房书院一般清幽。

面对此情此景,一份敬仰、一份虔诚、一份骄傲、一份自豪,情不自禁从心底油然而生。我在内心深处默默地向曾公祷告:

曾公,历经百年沧桑的富厚堂已修茸一新,成了您故园的精华,其别具一格的居室和书楼的文化底蕴,已拂去历史的尘埃,恢复其本来面目。九泉之下的您是否有知?内心可否欣慰?

曾公,生时您要为国尽忠,虽然梦牵家园,可新修的富厚堂您甚至都无暇光顾一次,更不用说退隐林泉,享受天伦。如今,您的英灵一定在福泽家乡、佑护子民。看,家乡的山水是何等秀美!家乡的人们是何等开怀!

曾公,想当初,您从这僻远的山村走进繁华的京城,在那天子脚下闯出读书达仕的景秀前程。您是从山窝里飞出去的大鹏鸟,您的翅膀拍拍打打,竟使中国的历史天空风起云涌。您是真正的英雄!您是家乡的骄傲!也是中华的骄傲!

曾公,无数人羡慕您曾十年七迁、连越十级的幸运;无数人只仰视您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太子太保、一等毅勇侯、英武殿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一系列荣誉和赏赐,可我们知道了您为此付出了多少艰辛!多少血泪!

曾公,您是人,不是神!面对无能的统治者,在呼天不应、报国无门之时,您也曾绝望长叹:“补天无术,不如且荷锄!”甚至以书籍、文稿为先导,意欲在家乡营造一处耕读桃源。可历史赋予了您“替天行道”的重任,您不得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尽管您如履薄冰、谨小慎微,尽管您竭尽全力,救国图存,可终究摆脱不了自己遭受“滑铁卢”的命运。今天的我们依然为您痛惜!

曾公,危难之时,您没有尚方宝剑去威震天下,唯有的是自己学富五车的智慧和一腔赤胆忠心的热血,您靠勇气和人格力量凝聚人才。兵,自招;粮,自筹。短短几年,操练出一支威震天下、远胜“国军”的民兵武装——湘军,开创了中国军事史上的奇迹。我们知道,您有多么的不易!

曾公,您在宦海中搏击一生,早就看破官场荣辱,认为“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提倡从勤勉耕读上做出好规模,以期一旦罢官仍尚不失兴旺景象。您嗜书如命,定读书为“日课”,即使戎马生涯,仍书不离右。您为我们树立了耕读文化的典范。你可知道?从您思想中提升出来的“耕读天下,富厚日新”的双峰精神,成为了家乡人民的精神标杆!

曾公,您慎独方为万户侯。是您让湖湘文化登上了历史的峰巅,是您让湖湘文化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最佳实践。湖南,应该感谢您!湖湘文化,更应该感谢您!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人,都应当感谢您!

共 419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富厚堂,是清朝一等毅勇侯曾国藩的故居,位于湖南省双峰县作者的家乡,作者深情的文字,记述了曾国藩风雨沧桑的戎马生涯的一生,细腻的笔触,描摹了富厚堂的内在含韵,和对曾公深深的钦佩之情。让读者真切的了解了富厚堂不但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更是一块中华文化的纪念碑!佳作!推荐共赏!【:秋天的风】【江山部精品推荐012082 19】

1楼文友: 11:44:49 佩服姐姐对历史的了解和姐姐的文字功底,让风儿初步了解到了曾国藩的一生和富厚堂的历史背景。问好姐姐,祝写作愉快!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回复1楼文友: 1 :42:26 谢谢妹妹雅赏和精心,辛苦了!欢迎妹妹有时间来富厚堂观光!遥祝安好!

2楼文友: 16:06:56 文章写得情景交融,非常精彩!欣赏乐痴的文笔!倾情推荐共赏! 公务员,至今从事业余创作20余年,发表诗歌、小说近200篇,原省级散文诗协会会员

回复2楼文友: 1 :4 :12 多谢兄长雅赏、鼓励。遥祝秋安!

楼文友: 21:02:40 欣赏佳作,问好老师,期待更多的美文。

回复 楼文友: 1 :44:10 多谢天使雅赏。我们一起努力!遥祝秋安!

4楼文友: 12:27:19 的时候就预知会是精品的。恭喜姐姐,美文,再次欣赏。送花,问候!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回复4楼文友: 07:16: 1 谢谢妹妹鼓励,真的要好好向你学习才是。这篇帖子拖了好多天,才拿出来,也算了却一件事。呵呵

5楼文友: 15:17: 1 读了姐姐的文章,更深刻的了解曾公。曾公虽离我们远去多年,但他的一些见解是很值得我们当今人去学习、鉴戒。佩服姐姐博学多才晓古通今的知识。祝姐姐写作快乐!

回复5楼文友: 07:21:10 多谢土娃雅赏。曾公及其故居富厚堂,现在是我们家乡一张最有价值的名片,对他的宣传和研究有很多。我也只是耳濡目染,略知一二罢了。问候土娃,遥祝秋安!

6楼文友: 11:07: 9 好文章,学习了。别人观景,你却触景生情,观景感悟,悟出很深很多的道理来,这就是此文到之处,过人之处。

曾国藩是中国 近代史上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更是湖南的伟人,是他将湖南推向全国,是他将湖南人引向全国,没有他就没有左宗棠等人的出现,没有他也很难有后来的毛泽东、刘少奇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人的出现。

他是一代大儒,是太平天国的镇压者,是蒋介石和毛泽东都推崇的人物。他有很多值得后人学习借鉴的地方。

回复6楼文友: 20:2 :22 多谢老师雅赏。老师对曾公很有研究呀,向你学习!曾公和富厚堂现在是我们家乡一张最有价值的名片,有时间欢迎前来观光!遥祝秋安!

7楼文友: 09:55: 6 曾国藩的家训:家和则兴,人勤则健,和睦勤俭,永不贫贱。

回复7楼文友: 12:28:26 非常经典。多谢兄长!

通心络胶囊的作用

冠心病有什么前兆

老年人中风急救措施

四磨汤最佳服用时间
月经量少吃啥中药好
微信小程序制作步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