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家杂文小议抄袭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09-06

前些日子,我偶尔在上看见了这样的一则,说是某大学的一名谭姓中文系副教授,他所撰写的一篇获得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的作品,涉嫌抄袭。某杂志总编在微博上说,该教授的这部长达 万字的作品中竟然有2 万字都是抄袭得来的。

这件事情的结局究竟怎样,事情是否属实,我在上没有查到,所以,还无法得知,但是,如果这件事情是真实的话,那实在是太可怕了。鲁迅奖,这样一个重要的奖项,竟然获奖者是抄袭者;大学教授,这样一个应该受人尊敬的人,他的作品居然是抄袭的,那么,试问一下,我们还能相信谁,我们还敢相信谁?

这是一个关于学术方面涉嫌抄袭的事件,那么文艺创作方面呢,有没有类似的例子呢?

根据络资料显示,刚才的那个学术涉嫌抄袭事件是一个发生在今年七月份的“新出炉”的例子,而在文艺创作方面,我则想起了早些时候的一些事情,比如说:著名作家郭敬明的某些作品也曾经被人说是抄袭的,电视连续剧《少年包青天》第一部被人说是抄袭了多部日本推理作品……这些作品最后是否被定性为抄袭,我还是不知道。

但是,有一件事情,我想,应该是我们每一个喜爱写作,并且正在写作的人所必须知道的,那就是,究竟什么才是抄袭呢?知道这点,十分重要,因为,我们无法阻止别人抄袭,但是,我们可以阻止自己抄袭,如果每一个有良知的作者都崇尚原创,从自己做起,杜绝抄袭的话,那么,我们所身处的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要做到不抄袭,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究竟怎样算是抄袭。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作品抄袭呢?我查询了《现代汉语词典》,“抄袭”这个词汇的第一条义项便是针对作品抄袭的,它说的是:“别人的作品或语句抄来当做自己的。”这个解释实在是太简单了,并没有将究竟何种情况算是抄袭解释得清清楚楚,所以,我又在电脑上百度了一下,“百度百科”对此的解释是:“抄袭指窃取他人的作品当作自己的,包括完全照抄他人作品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形式或内容的行为。是一种严重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同时也是在著作权审判实践中较难认定的行为。”这个解释显然是写得清楚了一些,下面就让我们逐一来进行分析吧。

所谓抄袭,指的是抄袭别人的作品,抄自己的,不算抄袭。这点,当然是显而易见的,不过,您可别笑,我还真遇见过问这种问题的人呢。在我常呆的一个文学类的群中,有一位朋友就曾经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我的一篇长篇小说点击率不高,我想推翻重写,把开头改一下,但是里面的某些段落我还想在新的小说中继续使用,请问这样算不算抄袭啊。”马上就有明白人发话了:“不算不算,抄自己的小说算哪门子抄袭啊。”这是一个真实发生的事情。

虽然说,这位作者看上去憨憨的,问了一个可笑的问题,但是,我要为他鼓一下掌,因为,不管他的文采如何,作品点击率怎样,他的文品绝对算是一流的,至少他知道,“抄袭”这件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所以,当他发现自己有可能陷入“抄袭门”的时候,才会想到主动来询问。

接下来,我们可以看到,抄袭一般有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虽然抄袭的程度不同,巧妙性也不同,但是,它们都是抄袭,都是要不得的,这便是整体抄袭和局部抄袭。

整体抄袭的作者大概是最傻的了,全文照抄别人的作品,光是把作者的名字改了一下,就拿出去说那是我写的,这岂不是把天下读者都当成傻子了吗?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敢于这样做的人,大概还是少数吧,毕竟,在络上要是出现了两篇一模一样的“克隆”文章,只是作者署名不同,所有人都会心知肚明,这其中一个一定是“李鬼”。

不过,在信息传递还不是很发达的古代,这种事情还是有可能发生的。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小故事,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叫做宋之问的诗人,他有一次去拜访另一位叫刘希夷的诗人,看到刘希夷做了一首名叫《白头吟》的诗歌,里面有两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宋之问觉得爱不释手,于是杀了刘希夷,把这首诗歌据为己有。不过,纸是包不住火的,于是宋之问的事情还是败露了,被人载入了笔记。而《全唐诗》中这首诗便成了“双胞胎”,一首是署名刘希夷的《白头吟》,一首是署名宋之问的《有所思》。

时间实在是太久远了,所以,当年的宋之问是否真的“杀人越货”,生在今天的我们已经是不可能知道了,但是,这两个人中间,或许真的有一个就是抄袭之人也说不定呢。

接下来的这种局部抄袭,便属于高级抄袭了,因为,它不是全抄,不是满抄,而是抄一点,留一点,抄一句,改两句,也就是在百度定义中所说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形式或内容的行为”。

在我看来,这种有选择性的抄袭,还分成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抄袭语句。在撰写一篇文章的时候,突然之间脑子“秀逗”了,想不出该如何描写一件事物,比如说,不知道该如何描写一只昆虫吧,于是,顺手抄起法布尔的《昆虫记》,翻到相关的部分,看见写得好的片段,便改头换面,作为己用,这便是抄袭。

诚然,他在抄袭的时候,可能还会换一些词语,比如,把“山坡”改成“平原”,把“小溪”改成“小河”,或许,还会改换一下句式或者是标点符号。但是,如果仅仅是做了这样的一个小小的整容手术,然后就大言不惭说这是我的作品了,那可就是大错特错了,因为,那些在作品中提到的故事,并不是他真实观察到的啊,那是人家大学者法布尔辛辛苦苦观察来的。可是他就这样玩了一会文字游戏,就据为己有了,那实在也太轻松了。

或许,经常抄袭的人,应该改行,去做一个裁缝,因为,他们是那样善于将来自不同文章的字句拼凑起来,组成一篇新的文章,这和裁缝把不同的布料拼接在一起做成一件新衣服,是不是差不多呢?喔,或许还是有差别的吧,因为,裁缝在拼凑衣料的时候,那衣裳的式样或许是裁缝的原创啊,而抄袭文章的人呢,他们有时候连作品的思想、观点都是抄袭别人的。

是的,思想观点抄袭,这就是局部抄袭的第二种情况。如果光光只是抄袭了几段文字,无论如何修改、掩饰,总还算是有迹可循的,而抄袭思想呢,可能就更加高妙,让人难以捉摸了。

比如说,某人在撰写学术论文的时候,就打比方说是撰写一篇有关于语言学的研究报告吧,一时觉得难以入手,这时候,看见了赵元任先生的论文集,于是拿来翻看,看见里面的理论高妙无比,于是便来了一个偷龙转凤,移花接木,将文中的例句全都换掉,而观点部分却并没有做较大的修改,最多只是前后交换了一下位置。这样,就匆匆拿上去交差了。这便是思想观点抄袭。就算是他换了再多的例句,那又有什么用呢?他充其量就是用更加详实的例子证明了赵元任的理论而已啊,他的这论文之中,到处都闪烁着赵元任的思想火花,可是,他自己的观点又在哪里啊?

由此可见,抄袭之事,真是花样迭出;抄袭之人,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啊。

随着时代的进步,抄袭者的抄袭“攻略”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要想将抄袭者一一找出,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呢,恐怕,真的要像那首歌中唱的那样:“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明明白白。”

有些抄袭,我们还好辨认,但是,有些处于边缘地带的抄袭,究竟算不算抄袭,还真的不好定。

比如说,集句,算不算抄袭?集句,是一种作诗、填词、写对联的方法,截取前人的诗句,拼集成新的诗、词或对联。据说,现存最早的集句,是西晋时候傅咸的《七经诗》。

或许有人会说,按照你刚才说的,只要是抄别人的,就是抄袭,那么这集句整个都是别人的句子,当然就是抄袭了。

话当然不能这么说,其实,集句应该算是传统诗词创作中的一朵奇葩,有较强的艺术和欣赏的价值。它应该算是一种文字游戏,是一种文人墨客在闲来无事的时候,聚在一起展示自己才能,以文会友的一种手段。相传,宋朝时候的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辛弃疾这样的大家,都曾经热衷于集句。

喜欢作诗的朋友应该知道,集句,其实并不是人们想象中那么容易的,甚至还可能比自己创作一首诗歌要更难。首先,你得肚子里有“货”,也就是说,你本身就得背得出很多的诗,一个草包肚子是拼凑不出好的集句来的。其次,集句还要集得符合平仄、押韵、对仗的要求。另外,集句并不是将一些不相关的句子堆积在一起就可以的,新集成的诗词,必须浑然一体,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也就是说,要让人看不出是集句。最后,还必须能够从新集成的诗词中,体现出新的思想,让人品味出新的滋味,感受到新的感觉,这才是好的集句。就像沈雄在《古今诗话》中说的那样,要做到“切合题意、情思连续,句句精美、打成一片”。

也就是说,集句者,不是“寻章摘句老雕虫”,而是对于诗词进行再创作,要让人耳目一新,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见有人引用了王安石的《送张明甫》一诗:“觥船一棹百分空,十五年前此会同。南去北来人身老,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诗歌,就是集句,但是,从这首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王安石对于宦途得失的感叹,对于送别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可以说,其境界,已经高于那些其所引用的诗句本身所体现的境界了。一加一并不是等于二,而应该大于二,这才是集句的真谛。

当然,集句者必须明明白白地告诉别人,我的作品是“集句”,一些比较认真的作者,还会标注上自己是集了谁的句子。切不可什么都不说明,就把集句当成是自己的作品发表,要知道,不告而取谓之偷。

另外,我才疏学浅,只听说过集诗、集词、集对联,还没有听说过集小说、集散文、集戏剧的,所以,拼凑别人小说、散文、戏剧的人,铁定了,跟集句无关,那就是抄袭。

第二个问题是,引用别人句子,借用资料中素材,这算不算抄袭呢?常常听人说,只要加了“引号”,就不算抄袭了,那叫引用,还听人说,只要在参考书目中标注上了对方书籍的名字,那就不叫抄袭了,那叫做参考借鉴。

对于这个问题,我看还是要区别对待,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

如果某人只是在整篇文章中,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而引用了几句句子的话,那自然是算不上抄袭。大作家朱自清不是还在自己的名作《荷塘月色》中引用了《西洲曲》和《采莲赋》吗?谁又能说他的《荷塘月色》是抄袭了呢?毫无疑问,朱自清在文章中乖乖地加上了引号,并且说明了自己是引用谁的句子。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朱自清的引用是为了整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所服务的,他不是胡乱引用,而是有的放矢,为了抒发自己的思想、证明自己的观点而引用的句子,这样的引用,是真正的引用,不算抄袭。

但是,另一种引用就不一样了,如果某人只是为了凑字数而故意在文章中夹杂了很多名人名言、前人诗句,与文章主旨无关,生拼硬凑,那可就有抄袭的嫌疑了。如果引用的数量过多,例如,像本文开头所说的那样, 万字的作品,引用了2 万字的他人作品,那么,这真的还能够算是引用吗?

对于借鉴资料,也是一样。我们搜集资料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我们对于某个自己将要撰写的问题有更深刻的了解,而不是让我们去抄袭的。搜集了资料,必须要自己吃深吃透,引用文字或数据,必须要为自己的论点服务,这才是真正的借鉴,否则,还是逃脱不了抄袭的嫌疑。

最后一个问题,“点铁成金”算不算抄袭?所谓点铁成金,指的是将前人诗文中的某些文字,稍加改动,把它变成属于自己的诗文,并且使其变得更加出色。这种做法,是宋朝时候的黄庭坚十分推崇的,他提出:“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实话说,真正的点铁成金,的确能够使得前人的诗句脱胎换骨,但是,化用别人的诗句,并不是一味地模仿,而是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对于其中的某些词句进行推敲,使其变得浑融流转、出神入画。它和集句一样,在点铁成金之后,所呈现出来的新的作品,必须要反映修改者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思想情感,要化腐朽为神奇。

说实话,要真正做到点铁成金是非常难的,就算是黄庭坚自己,很多经过他的手点金之后的作品,被人戏称为是“点金成铁”了。也即是说,如果你不是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无比自信的人,千万不要轻易去尝试什么点铁成金,因为,很有可能,你的所谓“化用”,其实并不是什么“化用”,而是抄袭, 裸的抄袭。

当然,初学写作的人,就好像是一个初学书法的人那样,在初学阶段,总免不了临摹。是的,你可以模仿别人的作品,从而来练习自己的写作水平,但是,千万不要对别人说,这练习之作是出于你的原创,更不要大胆地拿去发表,那样做的话,无异于引火自焚。一个真正的书法家,无论初期怎样模仿别人,真正崭露头角的时候,他必须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同样,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也是如此,当你将作品拿去发表的时候,那必须是你的原创。

抄袭之事,自古皆有,禁而不绝,但是,恐怕无论是什么朝代、什么地方的人,对待抄袭者和他的作品的态度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四个字“嗤之以鼻”。《西湖佳话》中就曾经有这样的句子:“送来这些诗,不是陈腐,就是抄袭,若要新奇,便装妖作怪,无一首看得上眼。”看来对于抄袭的作品,所有人都会不屑一顾的。

所以,让我们首先从自己做起,杜绝抄袭,支持原创,如果这个世界上的人都不抄袭了,那么抄袭者就无所遁形,也无法继续生存、立足了。

最后,套用一句大家熟悉的话来结尾吧:珍爱生命,远离“抄袭”。

共 5218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篇酣畅淋漓的杂文,将“抄袭”透析得很是清晰。自古以来,抄袭之风便从无停止,如文中说的宋之问杀了刘希夷,只为了抄袭一句诗歌;古代的科举考试,抄袭作弊之风从未停止,只为了博取一官半职;现代,从文坛、影坛、艺术界各种方面来说,哪个领域敢说没有抄袭之现象?恐怕只是自欺欺人罢了。这篇杂文,深入透彻地分析了什么是抄袭,抄袭的表现形式、抄袭与引用的区别等方面,引经据典地分析,虽是杂文,却一点也不枯燥,将作者的文风也展现得淋漓尽致。作者的文章,总是理论与真实案列相结合,妙趣横生、层层递进,分析透彻,让人心服口服。。【:故事中人】【江山部精品推荐】

心肌缺血怎么治疗

心绞痛治疗方法有那些

心绞痛发病后要注意

手静脉曲张怎么治疗
晚上夜尿多的原因
成人骨质软化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