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专栏散文笨熊语珠新一代的范进和孔乙己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10-06

摘要:人民《为何屡屡泄题》【链接:】 读到今天人民的一篇题为《为何屡屡泄题》的文章,作为教师的我深有感触,因为我我的观点和作者的“提高考试的信誉与效力,就近来看要依法严惩违规者,长远思之则需从教育考试制度改革入手。只有当孩子们的书包不再沉重,良性竞争的道路不再荆棘,顶风舞弊的利益链条才可能被斩断。”的观点吻合。

今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科目开考前,被曝英语考题泄题。这一事件在两会期间引起高度关注。为何时隔不久,就又有铤而走险者又出现了"华杯赛"泄题门事件?原因只有一个,经济利益的驱使使当今社会存在非常强烈的择校热,成绩好能够使孩子的家长为孩子获得择校的砝码,竞赛热,考证热为编写资料的社会“精英”和有经商头脑的资料经销商打造了生财有道的平台。最后苦了谁?下一代和家长们。

我曾担过初中毕业班英语课程,我深深知道孩子们学海冲浪的艰辛,耳边时时响起孩子们在书山的重压下的呻吟声。

春天,不冷不热,正是读书的好时光,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讲这样的话,这话他们听得进去。他们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所以很会见缝扎针,夜以继日地读书学习,挑灯夜战。

不是说我的话有感染力,也不是说孩子们是真的乖蹇,而是他们马上要面临初中升高中的选择,中招考试的招生细则比我们当老师洋洋洒洒、苦口婆心的说教更有影响力和诱惑力,往届毕业生的教训孩子们比谁都清楚,家长们望眼欲穿的良苦用心孩子们也看在眼里。

如果说毕业班老师辛苦,在整顿学生纪律方面其实还没有非毕业班和小学那样繁琐和任重道远,因为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要相对强些,他们更理智一些,如果说毕业班老师不辛苦,在为学生打造升学平台这方面,科任老师就是砖瓦工,整天埋在作业和试卷堆里批改,找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然后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特别是对班里那些掌上明珠更不能掉以轻心,孩子们中招考试前老师们如临大敌,整日自己把自己弄得焦头烂额的,因此,很多学生远走高飞了,还念念不忘曾经教过他们的毕业班的老师们。

不是说老师们风格高,也不是说老师们精力旺盛,而是学生升学就是指挥棒,毕业班的升学率高了就会一好遮百丑,不是经验的东西也是经验,上级部门所制定的量化细则里面很多渗透了教师的切身利益——奖金、荣誉证、晋升职称、绩效等等都会跟着沾光,在“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响亮口号下,哪个教师敢输在学生奋斗的起跑线上?

马元(化名)是我所教的最得意的弟子,周周练、双周评、月考、期考等等的次次冲刺中,科科都走在前面,你所布置的任务,他都能不打折扣地去完成,他今年考上重点高中,那肯定是板上钉钉。因为有马元和另外几位和他一样出类拔萃的同学做我们班的坚强后盾,我们这个毕业班与兄弟班相比,占了优势,我们怎不暗自得意和庆幸?

可是,近一阶段上课,马元经常在趴在桌子下面,我以为他睡着了,因为春暖瞌睡多,加上孩子们正在进行理化生加试和体育加试的强化训练,身心疲惫是难免的事儿,所以我就有意识走到马元的座位上敲击桌子提醒他,他转过身,但头依然在桌上趴着,我摸了摸他额头,不发烧,就问他哪里不舒服,他机械地摇了摇头,什么也不说。像这种现象,持续了两天,和其余几位科任老师沟通,他们也发现了马元的异常,但都认为他熬夜了,暂时小憩一会儿是很正常的事儿。

终于有一天,马元不请自到,他找到我,说,“老师,我总感到头晕晕的,听课听不进去,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多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喝点葡萄糖、三精口服液、安神补脑液之类的东西,过一阵子就好了!”我给他出主意。

“老师,可是我看东西都是两样的。”他说。

“怎么会是两样呢?你说清楚点!”

以前思路很清晰的他,却天一句,地一句,始终找不到说话的中心。于是,我就问他门后的一个笤帚,“这是几个?”

“我看着是两个!”他说。

我纳闷了,明明一个东西,怎么会是两个呢?于是,我伸手按住他的左眼,问,“看见几个笤帚?”

“一个。”他回答。

我又捂住他的右眼,问,“几个?”

“一个。”他回答。

我把两手放开,问,“现在能看见几个?”

“两个。你到我跟前时,我看到一位老师,你走远一点,就好像变成俩了!”

看来他的视神经不同步,聚焦到一个物体上的光分散了,这个问题严重。我马上安慰他进班,然后我去找班主任、级段长和校长,反映了我所了解的问题。学校很重视这件事,马上与他家里取得了联系。

家长来后,也大惊失色,但孩子身体关紧,作为校长、级段长、班主任和像我一样的科任教师,我们不能扼腕叹息,忍痛割爱。

家长从我的住室里领走了马元,让人感到受之有愧的是,马元走出了丈把远,转过身来又回到我的住室,扑通朝地下一跪,磕了一个头,说,“谢谢老师们!”这个动作让我们措不及防,弄得当时在我住室里的七八个老师都面面相觑。

后来听说,他父亲从诊所到卫生院再到县医院再到市医院,得出的一直结论是:精神分裂!

马元一离开,班里冷清了不少,但紧张的生活仍在有序地进行着。

马元在市医院住了一段时间后,带着药回家来了。抽时间我约了班主任去他家看看,不为别的,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在即将离开要去治病的时候,在众目睽睽之下的那一跪一拜一直是压在我们那一届老师心头的一块石头,拎上几斤水果去看看也穷不了咱多少。

马元见到我们,精神状态好多了,他的父亲受宠若惊。我们安慰了马元几句,支走了他,和他父亲谈了起来。

“都怨我糊涂啊,是我害了他呀!”马元的父亲深深自责,他说,他是个农民,空闲的时间走村窜户收破烂,他感到自卑,所以对孩子的期望值就很高,总希望孩子有朝一日能够出人头地,他也跟着能够站在人面处,所以,孩子考试好了,他不表扬,考试差了,就罚跪,写保证书,一来二去,孩子见了他总是畏畏缩缩……

从马元家回来后,我也翻来覆去想,自从接触马元一来,咱没骂他一句,没批评过他一次,没弹他一指头,这一点咱问心无愧,但那些激励同学们明比暗赛、你追我赶的论调是不是马元患病的加速剂?

如果不读书,也许马元不会落下这个病根,但他将是文盲,知识层次和文化修养都会落伍于时代,他清楚地知道这一点,所以就过分地发奋图强,他却成了四肢都健康的残废。

春天不冷不热,读书能够加深对大自然美的理解和欣赏,能够在所读的内容里陶冶情操,激发灵感。但凡事都要有个度,过分了就会适得其反。一辆卡车不能超载,超载了将会出现故障。人也如机器一样,不能超负荷,体力上超负荷了将会把人累垮,脑力上超负荷了,将会让人变痴变愚变呆……

这种论调似乎有点危言耸听,但湖北大学生王小林饿死家中,仅仅是偶然现象?一个接受教育时的“聪明”、“听话”、“三好”的孩子,在考试中过五关斩六将,春风得意,竟然最后被活活饿死,让人不能不说这是读死书的悲剧,让人不能不说在老化的教育评价机制的影响下,诞生了新一代的“范进”和“孔乙己”。

建立健全新的教育体质和评价机制,刻不容缓!

【作者: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新星移民学校老笨熊李春胜E-MAIL:lichunshengyan@16 .com】

共 280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作者从人民的一篇题为《为何屡屡泄题》入手,慢慢分析众多学子的心结,学子们在书山的重压下的呻吟声已是声声入耳,但上级部门所制定的与教师有关的切身利益都已与升学率挂钩,作者用自己教学经验为例给读者提了值得深思的问题——健全的教育体质和评价机制已是刻不容缓!文字层层深入,剖析教育本身存在的严峻问题,值得细品。,问好作者!【:一江秋枫】

1楼文友: -26 08:24:44 文字句句关心学子,中国教育问题是值得深思的,问好老友! 文字为砖,心灵为瓦。用眼睛俯瞰俗世,用脚步丈量现实。竖信文字有属于自己的气质。

小便黄是肾炎吗

尿频夜尿增多吃什么

急性肾炎的饮食

薏芽健脾凝胶的功效
血糖仪准确吗
老年人厌食症原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