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严师出高徒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11-01

这是古代留下的俗语,在塾师时代,在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观念时代,它是成功的哲理名言。因为那个时候,老师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一言九鼎。在今天民主教育的时代,它的合理性应该做修正了,“严师”要出高徒需要一定的条件做保证,只是“严”却不善于“严”的老师是出不了高徒的。

“严师”的“严”要有分寸感,要讲究策略,否则出不了高徒,反而会成悲剧。

过去的塾师,是读书人,便很注重自己的身份地位和面子,因为那个时代的读书人是凤毛麟角。他们惩戒学生的方式虽然很多,不外是“戒尺”打手心、打屁股,打不坏学生的身体,还显得文雅。今天的文化人太多了,教师在文化人里,文凭不算最高,知识不算最丰富,教师就是普通大众的成员,因而就没有古人那么注重文雅,惩罚学生的方式也不讲究文雅了。罚站,罚抄写,打手心,这些还算文雅。扇耳光,踢几脚,掐,扭耳朵,跑操场,吐唾沫,烟蒂烧,鼓动学生群殴调皮学生,强迫学生吃屎喝尿……措施可谓吓人,手段可谓残忍,达到“严”的最高级别。这是不是就出高徒了呢?有的教师直接就把学生“严”伤“严”残,把自己也弄上法庭。就是学生不伤不残,可学生从此怕老师,不上学;或者嫉恨老师,从此自暴自弃。更可怕的是,学生自尊大伤,留一份遗嘱,学生轻生了。我们这种“严”,能出高徒吗?除了动作暴力,还有语言暴力,挖苦讽刺,排挤歧视,表面看是对学生“严”,结果是让学生彻底离开了学校,彻底放弃了学习。这种“严”是应该受到谴责和惩罚的。

“严”应该有分寸,前提是不能伤害学生的身体,“严”的措施应该注意轻重,注意学生的承受能力;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严”出策略,“严”就应该注意地点场合,注意方式方法。所有的“严”都应该有利于学生积极上进。不要惩罚吗?需要,不是每个学生都能通道理,都能知错能改,我们要根据学生改错的不同条件,采用不同的惩罚方式。有些学生以错为羞,不需惩罚,只要一句话的提醒,他就能改,这句话对他是一种“严”,是一种惩罚;有的学生是因为“怕”皮肉痛苦,怕失去自己的“娱乐”时间,因而能改错,不愿犯错,这类学生适度的惩罚是可以的。还有一类学生,他们像张飞李逵,肉体惩罚只能增加他们的快感,刺激他们的极端行为出现,我们就要找准他们的“软肋”,对症下药,不能一味地采用“武力”。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他的“软肋”,我们要细心观察了解,找准他们的“软肋”,对症下药,我们的“严”才能发挥作用,才能促进学生上进;同时,必须让学生感觉到我们的“严”和惩罚,是一种爱,那就是实施惩罚前,要学生明道理,知道该受惩罚;惩罚后,教师要给学生思想以疏导,以及时的关爱。做到“严”的合理,做到“严”和“仁爱”的结合,这就是善于“严”。

惩罚不一定是坏事,只要教师运用合理,不但能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承受挫折,承受辱骂和羞辱,虽然我们不提倡这样,提倡平等尊重,但是现实中的很多服务行业确实要求我们的孩子必须要有这些承受能力,要有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的忍耐力。很多习惯和学业优秀的学生,一个懂得“严”的老师,总是会找一些理由“折磨”他们,目的就是培养起他们的承受能力。“严”师出不了高徒,只有善于“严”的老师才会出高徒,才会真正赢得学生的尊重。

“严师”能否出高徒,要看“徒弟”的家教,需要家长的理解配合。

我们很多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张口就是:“我把孩子交给你了”,“不听话你就给我打嘛”,“你一定要严格,越严格越好”,“我们家长是无能为力的啊”……这些话,表现出了家长对老师的很高期望和信任,把教师的能耐看得比“如来佛”还高。认为老师“严”,孩子就能成高徒,如果我们教师相信了这些话,你肯定出不了高徒。

教师和家长管教孩子的时间各占一半,学生每天放晚学后十多小时是在家里,周末两天时间是在家里,这段时间,家长如何教孩子?他们的教育和老师的一致还是背道而驰?如果一致,那高徒将要出现,如果背道而驰呢?那出现的将是“孽徒”。比如,老师说读书好处多,家长却说读好读坏,读多读少,无所谓;老师要学生拾金不昧,帮助同学好,家长却说孩子太老实,是傻瓜;老师要学生团结友爱,诚实,通情达理,家长却要孩子以牙还牙,不能受气,甚至学生间有矛盾,家长助长歪风,大打出手……面对如此家庭教育,师“严”如何实施?家长到学校打老师的,没有吗?学生打老师的没有吗?是不是因为这些,我们教师就不当“严师”,而成为放羊倌呢?不是,既然是教师,就必须要“严”,必须为出“高徒”而努力。

那就要做家长的工作,和家长频繁交流,找各种机会交流,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家长和学校教师的教育观念达到一致,取得家长的理解、配合。这就需要教师有上等的口才,有超人的教育意识,有丰富的教育事例。和家长的交流配合时间越短越好,这样有利于“严”的及时实施。家长打老师,学生打老师,都是这种交流沟通缺乏的产物。“严师”出不了高徒,只有善于“严”的老师才能出高徒,善于“严”的又一个标准,就是善于和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严师”的“严”应该从“师”开始。“严师”不应该只是“严”学生,也要“严”老师自己。

常言说言传身教,学生和老师生活在一起,教师的言行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是学生判断对与错的标准。教师穿名牌,学生必然要穿名牌,比名牌;教师的穿着打扮太社会化、明星化,学生必然也要明星化、社会化。教师不讲清洁卫生,学生必然随手乱丢乱扔;教师不爱护公物,学生也必然对课桌门窗不爱惜;教师不严谨,学生必定马虎;教师不勤奋,学生必然松散懒惰;教师行事自私,学生也不会更多地考虑他人。

我们很多教师对学生要求很“严”,要学生处处尊重老师,可我们老师自己,相当一部分并不尊重他人。同样乘坐一辆车,学生不给老师让座,老师很气愤,教的学生有什么用?可我们教师主动给老年人让座的时候多吗?让学生尊重老师,我们尊重自己的老师吗?让学生孝顺,我们老师对自己的老人孝顺吗?要学生爱护清洁卫生,不要乱扔乱吐,可我们教师喷云吐雾之后,那烟蒂口痰不是随地就来吗?要学生不赌博,可我们教师见面就是谈麻将,那眉飞色舞的样子,学生们看得清清楚楚。

“严师”,首先应该对“师”严。我们很多教师,说的话学生不听,或者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为什么?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只是指房屋建筑吗?我们教师在这些方面就没有做好,在学生面前就“短嘴”了,教训学生也不理直气壮;遇上胆大一点的学生,当场顶撞得我们眼冒金星,我们又怎么能“严”学生呢?看看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对“己”不严的教师,他的管理是没有章法和规矩的,是哪里出问题就堵哪里,堵到学期结束还是漏洞百出,班风学风淡薄。

一个善于“严”己的老师,学生找不到狡辩耍赖的借口,这些老师往往有很好的行为习惯,有很好的思想品德,有很好的专业修为,或者某一方面的特长,他们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崇拜或者取得好成绩的依赖。会画画,会唱歌,会书法,会写文章,会做很多题,教材熟悉到不拿教本进教室……这些都是教师魅力的体现。“严”了自己,要“严”学生就太简单太容易了。

我们要做“严师”,更要做一个善于“严”的严师;不要忘记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更要做一个善于“严”的“严师”。

2011年7月7日夜

共 2907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古训:严师出高徒,斯言极是,但未免笼统了些。因此在本文看来,“严师”要出高徒需要一定的条件做保证,只是“严”却不善于“严”的老师是出不了高徒的。于是作者从“严”的分寸、艺术,及学生家长的配合、“严师”与“师”严诸方面进行全方位论证,逻辑性强,说理严密,语言剀切,令人信服。【:郭永涤】【江山部精品推荐0150 0706】

1楼文友: -07 19:5 :20 的确,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身正,不令却从。为人师,为人父母,身教胜于言传。

回复1楼文友: -07 20:17:51 谢谢友友的共鸣!祝新年写作快乐!

楼文友: 10:27:41 看了这篇文章,就知道春雨老师对教育工作认真和负责的态度。由于教育工作的特别,已经使老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潜在的心理感应,学生对老师有尊重也有叛逆。而老师的言行举止,又无不在潜移默化中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过去的文化人少,教师的社会地位高,学生和家长都自然而言的顺从老师的管教。而现在的文化人多了,社会的各种诱惑力也大,孩子又都是家中的宝。这就给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们增加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在不能依照传统教育方式打板子,体罚等一些硬性教育的情况下,就要想出一些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措施。就是既文明又现代的教育方式。这样既能减少老师与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冲突,又能有利于对学生们的教育和良好发展。教师要争取成为学生们的榜样,要用教师自身的魅力征服学生,成为学生们崇拜和依赖的对象。一篇非常有启迪意义和说服力的好文章。

回复 楼文友: 21:29:06 雪对问题的思考是深刻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谢谢雪!多写文章哈。

宝宝发烧反复

孩子反复发烧

宝宝37度算发烧吗

宝宝大便有血
腹胀腹痛拉肚子是什么原因
拉肚子腹胀腹痛怎么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