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和谈当下文学景象中国文学未陷中年危机位置位置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21-02-25

文汇报 本报讯 ( 李婷)巴金28岁创作了《家》,郭沫若29岁发表诗集《女神》,萧红写《生死场》时仅20岁出头,曹禺的《雷雨》是他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时完成的 老一辈的作家在青年时期便奉献出他们一生的代表作。一种观点甚嚣尘上: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已陷入 中年危机 。而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上海市作协副主席陈思和在文汇讲堂上却给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当今中国文坛没有遭遇 中年危机 ,相反,眼下是文学创作的黄金时代。

朝气蓬勃 ,这是许多评论家在梳理中国现代文学时常用的一个词汇。没有大器晚成的典型例子,几乎10年换一代作家,每一代都是新人辈出。他们发散出一种强烈的先锋性力量,毫不犹豫地把前辈推开,宣布自己才是文坛的主人。在陈思和看来,这是大时代的背景所决定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无奈。 因为中国的社会变化太快了,文学主题也随之不停地在变化。 陈思和举例,上世纪 0年代是文学的辉煌期,鲁迅、巴金、茅盾、沈从文等许多作家在文坛上显露身手。然而没过多久,抗日战争爆发,文学版图四分五裂,新一代作家诞生,他们倡导新的人物、新的语言、新的形式,希望用 新 的概念来颠覆过去的文学创作。紧接着1949年中国社会又进行了一场变化,涌现出柳青、杨沫等一批红色经典作家。他们从战争年代走过来,有着强烈的创作欲望。

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进入了空前稳定的发展阶段,给了作家充足的沉淀时间。尽管上世纪90年代在经济大潮来袭后,曾有作家离开文坛,下海经商或出国从事其他行业,但是始终有一批作家在坚持写作。莫言、贾平凹、王安忆、严歌苓、余华等文坛中坚力量一部接一部地发表新作,仿佛在跟时间赛跑,不停地用他们全部的力量在进行创作。这些作家的作品不仅多,而且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风格和看社会的眼光,绝对不会混淆。

当今天的作家拿出作品的时候,可能在 上、在反映问题的尖锐程度上已经不再是年轻人的热力,可是他们的文学是走向成熟的,每一部作品拿出来都是沉甸甸的,都是有分量的,对社会有这可能会继续给澳元带来压力。非常深刻的认知,对文学有稳定的见解。 陈思和认为,这样的状况来之不易,在百年来的中国没有出现过。以前一个作家写出一部长篇小说就开心得不得了,大家当宝贝反复来讨论,现在讨论都来不及讨论,像火山爆发一样不断喷发,且不少中文版和外文版同时出版。 曾有人说,现代文学是五粮液,当代文学是二锅头,但我为今天的文学景象感到欢欣鼓舞。

陈思和坦言,1980年代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之后,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非常好的状态,不是陷入 1。营销只靠声音传递信息中年危机 ,而是迈入壮年时期。

长沙治疗白癜风哪好泰州白癜风医院哪家好石家庄内分泌失调

看白癜风哪家医院专业南通宫颈糜烂治疗哪家好石家庄治疗妇科哪好

巢湖白癜风医院排名
西安医院妇科治疗哪家好
西宁好医院白癜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