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了一棒槌换来大棉袄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11-28

随着天气日渐变冷,我们这里很多人已经是羽绒服在身。

羽绒服并不是我们的“国粹”——我们“炎黄子孙”传统的御寒衣物是皮衣和棉衣(“改革开放”之前也有用鸭绒做冬装里子的,但与现在的羽绒服在外观上完全不同)。

棉衣的种类很多,其中棉袄是一大类。棉袄又分为小棉袄和大棉袄——现在很多人喜欢穿警察冬天穿的那种棉衣,它的外形和过去的大棉袄差不多。

如今人们选择冬装,只要银子充足,各种款式随心所欲。我小时候可不是这样,那时老百姓手里没钱,勉强维持温饱,冬天能穿上不挨冻的棉衣就是“高标准、严要求”了,真是“往事不堪回首”啊。

今天我要写的这件事发生的时间与前几天写的“耳包”那件事差不多,都是40多年前我上小学期间。

那时候,冬天刚刚开始流行穿“大棉袄”。

以前我们穿的“小棉袄”,是传统的中式服装,其特点是立领,不用硬纽扣而用布做成的“纽襻儿”(“小棉袄”的“外貌”和现在流行的“唐装”差不多,只是布料不及现在的好)。因为小棉袄不能洗,所以一般外面还要穿上其他单衣(称为“罩衣”),以免弄脏棉袄。

当时的“大棉袄”面料都是棉布的(多是黑色或蓝色),一般要有个约15厘米宽的深棕色“栽绒”领子,与现在毛皮做的棉衣领子比起来,既不保暖又不美观。

但是这种大棉袄穿起来比传统的小棉袄要有风度,所以很多人都喜欢穿。

看到有的小朋友穿上了崭新的大棉袄,我一连数天缠着向妈要。那时家里兄弟姐妹多,父母的工资又不高,真是“一分钱掰成两瓣花”。并且,那是在“文革”初期,工厂里每天工作结束之后还要开会,晚上要8点左右才下班,我妈就是想做也没时间哪。可那时候我是“吃凉不管酸”的,不知道为家长分忧,只知道任性地要要要!

一天妈妈午休回家吃饭,我又磨她要大棉袄(我那时就具备了“秋菊打官司”的精神,呵呵)。我妈年轻时有肝炎等疾病,肝火旺盛,很爱生气。她气不过,又想用手打我可能不会让我害怕,就去我家的仓房里找了支洗衣服用的棒槌——当时我们家有好几支“先人”留下来的硬木棒槌,但是我们并不用它们来“槌”衣服。这回,棒槌有了“用武之地”,我妈要用它狠狠地教训我一番。

我天生的特别倔强,小时候父母和哥哥姐姐们常称我为“死犟眼子”。如果是个机灵孩子,看到大人要“动武”了,可能会一跑了之。而我偏不——我可是撞到南墙都不回头、宁死不屈的,你要打我,我就让你打好了,于是膝盖下面就挨了一棒槌(我妈手下留情,没多打,呵呵)。很快,我的小腿就一片青紫,肿了起来。

那天我爸上班前让我去为他买酒,我在挨了一棒槌之后,仍一瘸一拐地去副食商店给我爸买了酒。

晚上我爸下班,发现我走路有些不大对劲儿,就问怎么了?我妈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我爸为我验了伤,看着我青紫的腿非常不忍,恨恨地向妈妈说了句气话:“你咋不一棒子把他打死呢?!”(这也是我第一次感到我爸关心我,当时还觉得挺高兴呢,呵呵)。

后来我妈抽时间为我做了一件大棉袄——我妈虽然不是专业裁缝,但自学成“裁”,各类衣服有样子就会做,并且给我做的大棉袄与一些人“死面”的不同,是“活面”的,穿脏了时可以把“面子”拿下来洗。

因为这一棒子,我记恨妈很长时间。后来长大了一些,渐渐地我也就不怨妈了,知道她那时也很不容易——孩子都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虎毒还不食子呢,哪个当妈的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吃好穿好学习好,长大了有出息吗?是当时的生活条件驱使妈举起了棒槌,如果真要“问责”的话,也得捎带着向上问吧?

顺便说一下:当时由于生活条件不好,营养不良,得肝炎的人为数不少。那时有个说法叫“肝炎肝炎,最多活八年”(这是听我妈说的)。我家附近有两个得肝炎的邻居,还都是企业里的领导干部,但都在40多岁就去世了。而我妈被肝病困扰了几十年,近些年竟奇迹般地好了,现在84岁高龄的她,买菜做饭之类的家务活都还可以“胜任”,并且也不像过去那么爱生气了(古人说“怒伤肝”,可究竟是怒伤肝还是得了肝病之后易怒,这是个问题)。

虽然现在我们很多中国人也不富裕,但比起几十年前,我们的生活水准还是大大地提高了——当然,我不是要为现在的生活歌功颂德,因为我们以发达国家为参照还相去甚远。我只是想说,这几十年中,我们也曾有过困难的时候——好歹那时我还是“大城市”的孩子,父母都有工作,虽然他们收入不高,毕竟没让我们饿肚子。而即使到现在,我们国家吃不饱穿不暖的还大有人在(现在我国贫困人口仍超过1亿)。我们这些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人,应该想方设法为那些年复一年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做点什么,让他们早日脱贫致富,并且活得更有尊严。

共 1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我只见过小棉袄,这样的大棉袄没见过。生活中的普通小事里,看到了家中日子的艰辛,看到了妈妈的节俭,看到了爸爸的关爱。其实妈妈的爱在骨子里,那一棒槌也敲在她的心里。作者拉家常式娓娓道来的过往,让人备感温馨,我看到那个倔强的孩子,正撅着嘴眼泪汪汪的盯着妈妈手的棒槌,形象生动,如在眼前。结尾升华了主旨,由自己谈到了国家,给读者一个给社会一个考问:面对贫穷落后的群体,我们应该做什么?推荐佳作!【:阳媚】

1楼文友: 22:00:46 记忆中总有一些事让人刻骨铭心,总有一些东西任凭时光流逝也不会抹去记忆。本篇通过自身的经历,联想到现在还处在贫穷的群体,引人深思。好在国家的富民政策已经实施,救助工作一直在做调控,援助在不断向着完善推进。感谢朋友赐稿江山,问好!

回复1楼文友: 22:42:12 希望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2楼文友: 17:40:12 母亲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祝老妈妈健康长寿!

回复2楼文友: 18:54: 5 谢谢你的祝福。

楼文友: 10:18:00 陈老师小时候也挨过打吗?呵呵 在这个世界上,我独为真诚所倾倒!

回复 楼文友: 20:01:51 必须的,时代印记嘛,哈哈!

新生儿咳嗽

儿童咳嗽药

四个月宝宝感冒怎么办

丁桂薏芽健脾凝胶怎么样
中风患者饮食应注意什么
小孩便秘怎么办吃什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