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请乾隆给徐州人道一声歉杂文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08-29

江北徐州,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之所,因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故饱受战争和动乱之苦,一直是江北较为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

据传,清朝康乾盛世的乾隆帝,曾四次移驾巡视黄河水情至此。不知当时因何人何事,居然惹恼了这位千古一帝的万岁爷,竟招致他老人家龙颜大怒,整个城市都被贴上了“穷山恶水,泼妇刁民”的标签。

民间有一个相传甚广的版本,说是乾隆大帝从他位于云龙山下的行宫出来,带着一个贴身保镖上街微服私访。迎面一对夫妇抬一大缸,缸中冒出阵阵香味,让人垂涎欲滴。乾隆便学着徐州方言问:“抬的啥?”

抬缸的汉子回答:“饣它汤。”

传说“饣它汤”的发明人为彭祖,他可谓中国最早的烹调大师。早在四五千年之前,文治武功的尧帝突然积劳成疾,罹患重病,久治不愈。彭祖便上山采药,得三尾野鸡,回来后与多味中草药同煮成汤,献于尧而使其很快病愈。尧帝感念彭祖救命之恩,便将徐州一带封赏于他。彭祖的野鸡汤也就在徐州一代流传开来,代代相传,后改名“饣它汤”。该汤以鸡汤为基础,伴以麦仁、面筋、胡椒粉等原料,味鲜香辣,口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

由于“饣它”与“啥”的读音相同,所以乾隆误听为对方学自己并不标准的方言“啥汤”,于是便又追问一句,得到的回答依然是“饣它汤”。乾隆哪受得了这等鸟气,一把按住抬缸汉子的肩膀,想与他理论一番。卖汤的汉子急着赶市,一晃膀子,就把乾隆甩到了一边。乾隆的随从看万岁爷吃了大亏,就赶紧上前救驾。不想三扯两晃,夫妇二人把持不住,扁担从肩膀滑落下来,那盛放“饣它汤”的大缸轰然坠地,被一摔两半。顿时,“饣它汤”四溢,香气愈加扑鼻,一下子引来不少围观者。

卖“饣它汤”的大嫂见自家赖以为生的大缸给打破了,立刻撒泼起来。她连哭带骂,一头撞向目瞪口呆的乾隆的保镖:“你这狗仗人势的东西,今天若不陪俺的大缸,老娘就和你拼命!”

主仆二人见势不妙,意欲溜之大吉。但已招了众怒,旁边看热闹的人无不指责他们恃强凌弱,并起哄说:“不赔银子休走!”

乾隆知道,这次是真的遇到了麻烦,今天的账,肯定是想赖也赖不掉了。但他的身上,何曾带过什么银子?连天下都是自己的,从小到大,一次银子都没使过,更别说带在身上了。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无奈之下,乾隆只好掏出随身佩戴的一枚玉饰,以抵那破了两半的陶瓷大缸。但卖汤的妇人并不买账,她看也没看,就把玉佩扔给了乾隆:“一块破石头片子,不当吃不当喝的,休拿来糊弄俺们这些小老百姓!”

乾隆的保镖瞠目结舌地说道:“你,你,你,真是有眼无珠的东西!俺爷的玉佩,那可是价值连城的宝物!”

“人模狗样,却身无分文,居然还敢大言不惭!”旁边看热闹的人无不哄然大笑,没人会相信他说的是真的。

那卖汤的汉子更是不依不饶,非要让乾隆他们赔一个完好如初的大缸不可。

正在为难之际,只见从人群里走出一个锔缸的小炉匠。他笑呵呵地对乾隆说:“万岁,这有何难,让我瞧来!”

众人见他喊乾隆“万岁”,无不耻笑他也是个疯子:“当今堂堂的万岁爷,怎会无赖到这步田地!再说,这破了的缸,岂能是说修就能修好的?”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儿。小炉匠并不理会他们,而是不慌不忙地摆下摊来。他先用一条带钩的绳子,仔细将破成两半的大缸捆扎起来,然后开始在裂纹两边钻眼。那时候根本没有电动手钻,他所使用的钻眼工具,只是一个木制的钻杆而已,前端是钻头,后端是磨得圆润光滑的手柄。小炉匠用一只手握住钻柄,另一只手用一根扁平的弓形竹板,竹板两头拴一根皮绳,皮绳缠在钻杆上,来回拉动竹板,就带动钻杆飞快地来回旋转起来,金刚钻的钻头就在坚硬的瓷缸上钻出细细的小孔了。然后轻轻地敲砸进锔钉,并用一种特殊的腻子抹在裂纹和锔钉处,不仔细看,修复后的大缸果真和原来的一模一样。

小炉匠拱手对乾隆说:“这缸是修好了!但朝廷若让老百姓的心产生了裂纹,却不是容易修复的呀!水可载舟也可覆舟,万岁爷,请自重吧!”说罢,大笑一声,挑担扬长而去。

乾隆忙命随从去查小炉匠的来历,哪里还有他的身形?

回到行宫,乾隆并没有感念小炉匠的及时救驾,相反,却埋怨他让自己当众出了丑。他越想越气,不由得骂将起来:“此处真乃穷山恶水,泼妇刁民之所也!”

这一圣旨般的定论,几百年来,一直让身处此地的子民们甚感屈辱和不服气,也往往因此而成为外乡人看不起徐州人的戏谑说辞。

乾隆一时的气急败坏,却成了徐州人洗刷不掉的奇耻大辱。为了一雪前耻,自强不息的徐州人,一直都在用行动来证明自己。尤其是当代,徐州的好人层出不穷:助人为乐的张广之;诚实守信的刘开田、贺思群;敬业奉献的渠立强、掌家忠、李影;见义勇为的王杰、夏爱民、宋玮;还有孝老爱亲的张玲兴、张公兰等等。

套用现在时髦的话说,乾隆帝有着地域攻击的嫌疑。一家之辞,纵是金口玉言,也不能一直颠倒黑白、混淆视听。乾隆帝若是生活在今天,一定会为当年的言行而深感羞愧的。他应该向重情重义、崇德向善的徐州人民郑重地道一声歉!

共 197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则流传于古彭大地的传说,从侧面道出徐州人的勤劳能干朴实。虽是贵为天子,也不能为了自己的颜面而信口开河。给徐州人带来不应有的耻辱。是话有因,乾隆爷的确该向徐州人道歉。惭愧的是我也是徐州人,却孤陋寡闻,只知其汤鲜美,却不知其典故。今天长了见识。心无增减老师的文章引经据典,通俗易懂颇具趣味性。感谢老师带来的美文,推荐文友们赏读!【 午夜梦回】

1楼文友: 18:11:4 听社长说后台有两篇文待,其中一篇的题目是《请乾隆给徐州人道一声歉》,我立马认定下来,想看看究竟要给我们道的什么歉。得以先睹为快,欣赏了心无增减老师的美文。从今后,我也可以向别人讲述这段故事,来洗刷乾隆强加给徐州人的耻辱。

2楼文友: 21:22:58 老师的文笔老道,故事很吸引人,预示的道理也深刻,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

是故事,就引出一个道理,生活中我想乾隆没有那么差劲吧,梦姐不必那么激动

楼文友: 08: :57 此则小故事,寓言深刻。拜读了,问好老师! 岁月静好 海韵7867 2982

宝宝感冒鼻塞睡不好怎么办

宝宝感冒鼻塞怎么护理

孩子流鼻涕怎么办

小儿积食会拉肚子吗
发烧膝关节疼
春季引起的骨关节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