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随笔西北之旅周年记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11-30
去年我们一群兄弟姐妹去了大西北,那是6月2 日启程的,一共历时11天,直到7月2日,才风尘仆仆返回上海。这一路的见闻,一路的欢愉,一路的友谊,相信每一个亲身参与者,都终生难以忘记。
在这11天10夜中,我们分别游览了隶属宁夏、内蒙古、青海三省区的20余处景点——玉皇阁、鼓楼,沙湖、平吉堡农场老九连、西夏王陵、通湖草原、沙坡头、黄河漂流、丹噶尔古城、日月山、黑马河、茶卡盐湖、青海湖151基地、马步芳公馆、塔尔寺、黄沙古渡、兵沟大峡谷、海宝寺北塔、贺兰山苏峪口、贺兰岩画、鸣翠湖……仅我一人就拍摄了照片8900张,删除重复、模糊等各类废片大约5000张,保留可用习作4000帧左右,包括兄弟姐妹们人物片子1000多帧,各地景色的习作2000多帧,还写下各类文字40余篇。
在我一生中,如此漫长,又是如此人数众多的同行远途出游,是第一次;游览了这么多的景点、名胜,是第一次;拍摄下这么巨量的照片,是第一次;当然,为了纪念这次出游,写了这么多各种体裁的文字,也是第一次。
注:这次回放,我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另外,所有的风景习作,都重新做过选择和调整。文字部分有些是老的文字,也有些是做了改写,特别说明一下。
黑马河的黎明——记青海湖日出实拍
人到什么高度才会出行高原反应?我是早就知道了,只是为了不造成大家出行前的恐惧,避免由于恐惧而出现心理高原反应,我故意将产生高原反应的最低海拔高度提高了。
我却在之前一直告诉梦团的兄弟姐妹们,高原反应要到海拔 500米以上才会出现。其实,未经适应训练的人迅速进入 000米以上高原地区,由于大气压中氧分压降低,机体对低氧环境耐受性降低,难以适应而造成缺氧,很快就会出现高原反应。
到丹噶尔古城的时候,我已经出现了很明显的高原反应,这座古城的海拔就 00米。我一下车,就感觉到了反应。我担心告诉大家后,会引起大家的担忧,甚至造成对其他人的心理暗示,一直瞒着大家不敢说。
可能因为我的年龄最大,身体素质也不算好,明显出现了头疼、头晕、眼花、耳鸣、全身乏力、行走困难、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等症状。到达海拔接近4000米的日月山时,我的高原反应已经很强烈了。实话说,我一直靠毅力在坚持。我不敢让自己表现出来,害怕影响大家的情绪。当然,心中对自己还是有点底的,知道自己还没有到无法支撑的底线。
傍晚时候,到了计划宿夜的黑马河,那里海拔高度 600米左右。我独自去落实住宿,司机小金告诉我,朝前走400米左右,有一家叫黑马河宾馆的,条件不错,价格也合理。
我沿着黑马河镇上唯一的街走着,一路查看着旅馆。
我真没有想到这区区400米的距离,对我竟如此艰难!头疼、头晕、眼花、耳鸣、全身乏力、行走困难、心慌、气短、胸闷……简直是举步维艰!好不容易才走完了这400米,找到黑马河宾馆。朝回走还是400米,走得比刚才还要慢、还要艰难!
这一去一回的800米,是平生走得最艰难的800米,一点不为过。真是好难、好难!
头痛得要爆炸:心脏狂跳,仿佛要跳出胸腔;口腔里干得冒火,像在嗓子眼里塞着一把火焰;两条腿像灌上了铅,几乎是拖着在走…… 考虑到还有几个人也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了高原反应。我请司机小金开车送我们去镇上的卫生院吸氧。说实话,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用这玩意!吸了几口,人就有了舒服的感觉,精神也好起来。
吸氧回来,我一直躺在床上,人还是很不舒服,头痛得像要炸裂开来,早早就躺下了,而且不敢起来,也起不来,站起来就是天旋地转。 黎明前,也就是4点多,我就听见调律师起身了。
我知道这三个“影痴”,一定是要去青海湖拍日出了。
昨天夜里,睡在那里迷迷糊糊听到他们在商量,似乎已经与旅馆老板说好了。老板开车送他们到湖边去。我没有多想就起身了。虽然我不会那样“痴情”,可心中还是希望拍到精彩的日出。
当然,更加重要的一点,还是对这“三痴”,不放心。他们拍起来是会忘乎所以的,要是没有人管,说不定会从黎明拍到傍晚,日出拍到日落时分。现在唯一管得住他们的,只有我这个“大哥”。
说句题外话:我从心里喜欢、疼爱我这些弟弟妹妹,他们对我是那样的尊重与服从。有他们在身边,真的很开心。
最多4点45分吧,我们已经到了青海湖。小车里连同老板,坐了6个人。除去林夕、火红、调律师,这“三痴”,还有老轨和我。这次出门,才突然发现老轨已经被他老婆拉下水了,而且中毒很深,估计不久将来会荣升阿四了。
黎明前的青海湖是那样的安详静谧,天空微微露出了鱼肚白色,晨曦时的湖水泛起涟漪的颜色是深蓝的。难怪有种色彩叫湖蓝,我想应该就是此时青海湖的颜色了。
远处东方湖面上方的天空,显得格外亮些,那里应该就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湖水轻轻拍打着岸边,发出“哗哗”的声响。湖滩是一片平坦的砂石,大大小小的鹅卵石铺了一地。估计青海湖涨水的时候,这里也是湖底。湖面不时传来几声水鸭子的叫声,在寂静中传得很远。湖水泛着蓝色的光泽,像一匹巨大的蓝缎。湖边却是黑洞洞的一片,几乎要仔细分辨,才能看到那些鹅卵石的大小与色彩。
过了一阵,又开来几辆汽车,下来的都是游客,大家都在湖边等待日出。调律师、火红他们早就下车去拍照了。只有我继续坐在车里和老板聊天。
老板告诉我,太早了。青海湖的太阳,每天会在6点零5分升起。如果云层太厚,就看不见日出了。去年有一对北京过来的夫妻,也是中年人了。为了拍到日出,在这黑马河宾馆住了整整五天,就为等一个好天气拍日出。
大约5点40分,我离开车子,开始拍摄。此时的青海湖上空,已经显出了晨光。可惜,天上的云层真的很厚。我有些担心,今天的日出恐怕很难拍到了。
东方越发亮起来,那里的云空已经出现了玫瑰红,云彩也渐渐清晰,湖面闪着粼粼的波光。时间到了,太阳要升起来了……
天空的底色先是暗蓝的,有点灰黑,以后渐渐变成了明蓝的颜色。云彩依然很厚,明明知道太阳已经升起,就在云彩的后面,看到的却还是发出红光的云。太阳把周围的天空渐渐染成了桔红的颜色。再远一些又是棕红色的云层了。更多的地方,因为阳光的关系,是金黄的。 ……
终于还是没有拍到完整的日出,但总算拍摄到一组很美的朝霞。我心已足。
要想用文字准确表现日出的精彩画面,实在太难了。好在我拍摄了大约180多帧照片,这次从中精选了20余张重新整理出来,回放给大家一起欣赏。
沿着109国道一路下去,到达的第一个景点是湟源丹噶尔古城。
据查:古城位于青海省湟源县,地处黄河北岸,西海之滨,湟水源头,距西宁市40公里。这里自古被誉为“海藏咽喉”、“茶马商都”。丹噶尔,即藏语“东科尔”的蒙语音译,意为“白海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在这里结合,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相交,唐蕃古道与丝绸南路在这里穿越,众多民族在这里集聚,素有“海藏咽喉”、“茶马商都”、“小北京”之美称。
把这个小城称为古城,一点不为过,因为它建城在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经有600年以上的历史。
大街两侧都是古老的彩绘雕梁的建筑,而且都有很陈旧了,倒不是一般景点看到的仿古建筑,多数还真像是当年的物件了。像丹噶尔厅署,城隍庙,看上去已经很破旧了。城镇里的民居,也透出苍老、破旧、零落的岁月流逝痕迹。
说到这类的古城开发,想起父亲了……
父亲在担任苏州领导工作时,曾经多次就苏州园林的开发和利用,发表过自己的观点——修旧如旧。父亲指示下属的园林古建公司,在修复苏州园林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修旧如旧的方针。他说,对古建筑去修旧如新,那不如就直接重新建一座。任何时代的古建筑都有自己所凝聚的文化,只有在修复时尽可能去保持它原有的东西,才会把这种文化保存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
想到这些,是因为湟源县在对丹噶尔古城,进行保护性开发时,显然也贯彻了“修旧如旧”的方针。所以整座古城,显得古朴而陈旧,反而透露出了厚重感。这让人有一种欣慰,若是像一些风景名胜那样,将所谓的古镇修复得“焕然一新”,恐怕这600年的古城所有的文化,也就荡然无存了。
一路朝里面走,一路拍照。几个女人站在街口喝起了酸奶。
看见一家小店门口挂着一条白色牦牛尾巴做的掸尘,便去向坐在门口的一个小男孩询问价格。老板娘走出来搭讪,报价160元。我嫌贵,在小店里东张西望四处看。
说心里话,我并没有诚意买这条牦牛尾巴做的掸尘,只是随便看看而已,真喜欢倒是摆放在柜台上的藏刀。
我从小喜欢舞刀弄枪,小孩子的时候喜欢,年轻的时候喜欢,就是到老了,还是喜欢。家里收藏了好几把短刀、匕首。很可惜藏刀不能携带上车,拿着把玩了一阵就放下了。
我在这里驻足停留,把同行的女人们引了进来。她们一下子把小店里塞满了。女人们围着柜台,七嘴八舌和老板娘讨价还价。
想起了前些日子写的短文——《逛街》,真是自己找来的麻烦啊。怎么会带着这么多女人出门?女人走到哪里会忘记逛街?。
又一想,忍不住暗笑,这次可是自己惹的祸,谁叫我去看这条牦牛尾巴啊?
女人们在这家小店耽搁了很久,每个人都买了一两件小东西。她们觉得很便宜,很开心。至于那些东西的真假,已经变得不重要了。只要自己觉得开心、钱花出去心安理得,就是淘到了宝贝!
我想这应该不仅是女人,也是所有人的一种消费心理。什么是商品实际价值?什么又是商品的心理价值?其实,一件东西的真实价格,也许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只是那件东西,在你心目中的地位。
这里的天,是蓝莹莹的,飘浮着朵朵白云。山,是青的,山势并不高大,却有一种雄浑的气势。我知道,那是因为我们已经站在海拔 500米的高度,于是,周围这些山脉,反而显不出它们的高大了。那是我国西部著名的祁连山,它的平均海拔高度在 500米以上了。山峰多海拔4000~5000米,最高峰疏勒南山的团结峰海拔5808米。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山间谷地也在海拔 000~ 500米之间。
日月山为祁连山支脉,西北一东南走向,长90公里,宽10--15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最高峰阿勒大湾山,海拔4455米。据说,当时文成公主从长安乘坐马拉轿车进藏时,才16岁,大约花了一年时间走到日月山。再往西去道路崎岖不平,只能骑马,文成公主便在此休息并学习骑马,停留了大约两个月。
这里是青海省内、外流域水系分水岭和农、牧区天然分界线,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藏语叫日月山为“尼玛达哇”,蒙古语称“纳喇萨喇”,都是太阳和月亮的意思。
那两座日月双亭的海拔高度为 520米,我们一行人此刻正是站上了海拔 500米左右的高度!这里是世界的屋脊!在我们这一路上曾经跨越了 842米的高度!此生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去看世界,已经足以傲视天下了吧?
在青藏高原那清朗的蓝天白云下,在那辽阔的如绿色地毯般的大草原上,在那充满美好、神奇传说的日月山下,我们见到了这青藏高原上的白色精灵。它的美丽与温顺,叫所有在场的人感到震撼,每一个人都想与它亲近。
据查:白牦牛是中国及世界稀有珍贵的地方类半野生特有种群,它生长在高寒缺氧气,枯草期和冰封期长达半年左右的严峻自然条件下。因为只有这蓝莹莹的天、清粼粼的水,很有茂盛的牧草,才能适合白牦牛的生长。它的原产地,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处青藏、内蒙、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这里是世界上唯一的白牦牛产地。天祝境内森林茂密,河流广布,矿藏富足,野生动植物繁多。肥美的抓喜秀龙草原,气候寒冷,草原辽阔无污染,牧草生长茂密,水源丰富是这一地区独特的生态特征。这里是我国目前惟一能繁育白牦牛的基地。
我们在日月山下见到的白牦牛,是当地具有商业头脑的藏人,专门从天祝引进的。这些藏人把可爱的白牦牛放在诸如日月山、青海湖等著名旅游圣地的附近山坡上,用来吸引过往的游客,停下车来观赏留影。内地过来的游客,到了青藏高原这样的地方,又看见这样美丽的动物,又岂能不动心?这些藏人的心倒也不是很黑,一般开口要10元拍一次。说的好5元,也是会答应的。
共 18984 字 5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去年7月,作者和一群友到宁夏、内蒙、青海三省的20多个景点旅游采风了十来天,拍摄了几千张照片,写了N多篇文章,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愉悦了身心,减轻了身体,吃饱了羊肉,喝足了湖水。已经一年过去了,那份留恋,那种喜悦,仍然历历在目。“如今,当我重新看到这些文字,这些摄影习作,心中不由会泛起一阵涟漪。那是一段多么精彩的回忆啊?人生会有几次像这样充满欢乐,又是多姿多彩的经历?我忍不住还是想在写点东西,再把那些精彩画面回放一次……”于是,便有了这篇充满 又极其生动的游记。作者因为在宁夏兵团当过知青,所以对那里的一草一木感情尤深。我们非常幸运,没有花费一文钱,就跟着作者游历了二十多个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真是大开眼界了!尤为可贵的是,作者睹物思人,寄情于景,让我们好好学习了一把游记的写作方法和应该掌握的要领,一举数得。美哉美哉!谢谢作者光顾梧桐。美文共赏,倾情推荐。【;宁夏何老三】【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08:51:1 铁鹰游记写得很给力,景、情,有机地融为了一体,是游记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2楼文友: 08:52:5 同样是游记,江社写的就充满诗呢画意,文章有广度也有深度,而且如此组合起来,效果果然非同一般,值得学习!
楼文友: 00:24:56 江山风水地,佳木择地依。文文皆相重,桐凤两相宜。梧树好筑巢,桐叶片片娇。百鸟朝凤时,江山景更好。欣赏老师佳作,梧桐因你而精彩!问好,祝创作愉快!
4楼文友: 08:02:4 精彩游记,笔力非凡。欣赏江社摄影的一幅幅美丽画卷,问好,祝愉快!
5楼文友: 08:0 :59 恭喜江社又摘一精,梧桐因你而精彩!祝精品多多!(*^__^*) 嘻嘻
6楼文友: 11:02:46 恭喜江南老师获得精品! 喜欢文学,已在省、市报刊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
7楼文友: 08:09:06 我喜欢看游记,因为能够通过文字去那些我没有去过的地方,看到那些我没有看到过的风景,不能够真实地行万里路,通过阅读文字来行路,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很喜欢您的这篇文章,祝您创作愉快,写更多好作品。
灯盏花领军企业发展
灯盏花龙头企业官网
灯盏花产业发展市场包含哪些企业
灯盏花龙头企业都有啥维生素D缺乏病史
血糖仪牌子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