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石油储备多少算多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20-06-18

在澳大利亚G20第9次峰会讨论能源议题时,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根据20国集团在数据透明度方面的共识,中方将定期公布石油库存数据。习主席话音落下没多久,中国就公布了战略石油储备,为1243万吨。对于中国和国际社会来说,此次公布石油储备的举措意义重大,对于提高石油市场透明度帮助很大。

首次公布 中国战略石油储备有多少?

中国有多少战略石油储备,在2014年11月20日之前,专家和学者有各种猜测,主要推算依据是中国的原油进口数量。《中国经济周刊》推测,2009年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大致相当于13天~14天的用量;2011年,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第一财经》表示,中国的石油储备能力已经超过了30天。

11月20日,中国国家统计局表示,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在4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储备原油1243万吨,相当于约9100万桶。

针对目前一些报道称“储备石油总量相当于约9天的消费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郭海涛告诉,9天这个数字可能不准确。“目前,战略石油储备的总量是1243万吨,有些人将分母设定为去年平均每天的消耗量,实际上应该是去年净进口量,所以16天的数据比较准确”。

目前公布的结果,与前几年媒体以及学者的非正式估计较为相符,但低于西方分析人士的预期指标。

为何公布 提高透明度加强国际合作

为何选择此时公开中国战略石油储备数据?在此之前,中国战略石油储备被视为绝密内容,并不对外公布,国内唯一和库存相关的数据来源于新华社每月末公布的石油库存数据,主要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公司库存为主,并覆盖部分社会库存,并不涵盖国家的战略石油储备。

郭海涛教授指出,此前,中国不公开数据,基于战略方面的因素,也有技术上不成熟的考量。“我们本身的量很少,而且统计的方法也不统一”。

现在中国公布库存数据,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虽然已是全球第二大原油进口国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但在国际能源市场上未掌握定价权,数据公开利小弊大,会被国际石油价格操纵者利用。

但实际上,中国期待与20国集团共同建立能源合作伙伴关系,而要开展这样的国际合作,就必须提高石油生产与消费的数据透明度。数据不公开、不透明,与国际市场上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相悖,极易引起国际市场油价大起大落,这对全球、对中国都不是好事。

更重要的是,中国公布石油储备数据,也体现了中国扩大对国际油价影响的决心。国际油价缺少“中国因素”,中国在国际油价波动中吃够了苦头。在油价连续下跌的情况下,此时公布,对国际市场的冲击力也比较小。

中国能源首席信息官韩晓平指出,如果说你有很多外汇,不透明,你也不去储备石油,一旦出现石油供应的短缺和中断,你有足够的钱到市场上去买,结果将使油价变得非常高,其他小国难以承受。所以,对于大国来说,在油价剧烈波动,特别是石油供应出现短缺的时候,就要启动本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公布战略石油储备数据,就是承担了国际。

$$分页$$

深入分析 中国储备量较美日差距大

从数据分析该怎么办?后记桐,无论是9天还是16天,中国战略石油储备量都远远低于国际能源署的要求乐视将在周三(9月19日)上午召开发布会。

所谓的战略石油储备,起源于1973年的中东战争,目的在于在战争或自然灾害期间,国家能释放储备石油以减轻社会压力。按照当时国际能源署的要求,成员国至少要储备60天的石油,主要是原油储备。20世纪80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机后,要求增加到90天,主要包括政府储备和企业储备两种形式。

据《法制晚报》报道,2012年,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已达到7.27亿桶,其与日本的战略石油储备天数均达到150天以上;德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也达到100天以上。这使得美国不仅可以有效地保障石油供应的安全,同时还可以原油储备作为武器,与欧佩克争夺国际原油定价权。

目前,美国和日本的战略石油储备分别达到10亿桶和3.15亿桶,就日前我国统计局公布的数字9100万桶来看,差距仍然很大。

郭海涛对表示,战略石油储备不足,和中国储备库的建设不完善有关。“我国建设石油储备库起步较晚,2007年才开始,没有库哪能存油?现在一期已经建成,二期、三期正在建设,以后会增加储备量”。

据了解,2020年整个项目一旦完成,中国的储备总规模将达到100天左右的石油净进口量,将国家石油储备能力提高到约8500万吨,相当于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这也是国际能源署规定的战略石油储备能力的“达标线”。

“囤货”不宜多也不宜少

不少舆论认为,在国际油价下跌的时候,正是进口石油的好机会。“油价下跌当然是我们进口石油的机会”。林伯强认为,国际油价的未来走势难以预测,即使继续走低,我国现在也应该增加石油进口量。

炒股的人都知道,要在合适的低价位买入股票。以此类推,中国可不可以趁此机会大举进口石油,以备不时之需?

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石油储备量并不是越多越好。上个世纪,日本公司曾大量囤积石油,花了很多钱在国外购买油井,有些油井甚至迅速被开发一空。但因为当时石油价格连续疲软,有些企业几乎遭遇灭顶之灾,以至于日本政府被迫出面对其进行重组。

郭海涛说:“储备量要分为国家的战略石油储备和企业的商业石油储备,现在很多人都把这二者混淆了。‘囤货’,对于商业库存来说是比较合适的,因为油价在下跌。但即使是企业,也有一定的库容,有数量限制,石油够流动几天就可以了,存太多,会占据很多资源去管理。尤其是在油价下跌的情况下,供大于求,生产的都消费不了,这就是浪费。”

解决之道 当务之急应建设储备设施

此次公布数据,暴露了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不足。业内的共识是,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在具有很大提升空间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加强战略石油储备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增加石油入库量是当下所急需的。

“目前我国的石油困境就是,中国原油对于进口的依赖度接近60%。在国际上可以买到石油,但是对我们的限制比较多,有些国家可能趁机要挟,我们比较被动。”郭海涛指出。

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中国企业可以加大海外石油产业链的上游投资力度,进一步拓宽未来向国内提供战略石油储备的基地平台,同时减少原油供应的不确定风险。

对于储备量一事,公众应该做何理解,郭海涛教授认为,大可不必过于恐慌。

“国内很多人以为战略石油储备是用来准备战争的,其实它主要是应对短期的能源供应中断,比如欧佩克中断石油供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使用石油储备来稳定市场。我们不必认为储备量不够,就会被别的国家掐住脖子。国际石油市场越来越成熟,我们和欧佩克国家也都有比较好的合作,比如我们和俄罗斯有战略合作关系,万一有什么事情,大家就可以合作,不要理解为在短期内随时都有断油断电的可能。风险不可能没有,但可以减少,我们没有必要过度恐慌”。

结语

按照国务院的规划,2020年以前,我国将陆续建设国家石油储备第二期、第三期项目,将可满足100天的原油需求。实际上,除了增加石油的储备量外,未来在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还应进行体制的设计。这些制度层面的改革,不仅有利于储备体系建设,还将为其他领域提供经验,并让中国在今后很长时间内分享制度建设红利。

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减弱
心力衰竭会心慌气短吗
下肢静脉血栓的分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