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一个村庄的抗战血书小说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10-27

车出小城,闹市的喧嚣被甩在了车轮后,再前行,有牛羊鸣叫,乡土气息渐浓,路旁的绿树,如两条玉带蜿蜒远去,迎面是无边的田野,葱茏的庄稼,刚经了一场透雨,显得格外茂盛茁壮。

“很快就到板桥泉镇渊子崖了。”

同来的莒南县党史办的人随口说道。

听到“渊子崖”三个字,我的心中不禁遽然一紧,眼神从田野一下子收了回来。

“渊子崖”是我最近心中一直念叨的名字,在我的脑海中不知滚过了多少遍的名字。

车子在村口戛然停住,我的心一热,渊子崖,我们来了,我急切地搜寻着什么,可根本找不到我想要的东西,眼前的渊子崖村房屋林立,街道整齐划一,到处透着农家日子的殷实和富足。

党史办的人看我怅然的样子,笑笑,指着不远处道:“看到那个塔了吗?渊子崖自卫战纪念塔!”

快!快!

我连声催促,抬步就走。

耸立在村北面的“渊子崖自卫战纪念塔”,建于1944年,塔身为六角七级,正面碑文是渊子崖自卫战简述,犹如一幅画作,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当年那个残酷的血腥场面。背面刻的是在这场自卫战中战死村民的英名,他们虽都不是军人,但皆以烈士相称,在这百余人烈士中,既有80余岁的耄耋老人,也有10多岁的少青春少年,其中,妇女战死10人,有老妪,也有花一般的少女。塔的两侧是开国上将、时任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渠等人及县参议会题词。参议会的题词是:“云山苍苍,沭水泱泱;烈士之风,山高水长!”

在战事繁杂的烽火年代,为农民立塔以志纪念,可见之重要。

更撼动人心的,还有那封至今都还口口相传的“抗战血书”。

70多年前的那场自卫战随着时间之梭堙没在了历史深处,立在塔前,俯视着丘陵下恬静的村庄,听着远处偶尔传来鸡鸣狗吠,我恍惚中站在了历史的交汇处,一边是枪炮声和喊杀声,一面是祥和的生活。如果你记忆中没有存储这段血染的史文,你能相信就是在这片土地上,在这个普普通通的村子里,发生了一场中国抗战史上村民自发组织的规模最大,也是最悲壮、最具民族不屈精神的自卫战吗?要知道,这群世代躬耕土地的农民,面对的是武装到牙齿的日本正规军。据老人说,血战过后几年里,被战火焦化的土地还能嗅到异味,当年惨烈可见一斑。

渊子崖自卫战不久,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渠很快就把这一战事上报中央,红色电波穿越千沟万壑迅速到了延安,正在窑洞里批阅文件的毛泽东从椅子上腾地一下站了起来,拍着桌子连声道:打得好!打得好哇!日本鬼子的武士道精神在我们农民兄弟面前都不灵了!如果全中国人民,都有渊子崖村农民这种不怕死精神,任何侵略者都统统会被打败的!

话毕,毛泽东深深吸了口烟,伸手拿起案头上的毛笔,挥毫写下了这样几个字:村自卫战的典范。

随后,毛泽东沉思片刻,写下了一篇高度评价“渊子崖自卫战”的短文,文中道:抗日战争村自卫战,渊子崖是典范!随后他告诉秘书:通知《解放》,明天见报!

第二天,《解放》配以社论发表了毛主席的这篇文章,此文虽短,可发聋振聩。

渊子崖被誉为“抗日第一村”,名震中外,当时的日本《大阪每日》都做了报道:皇军1000余人包围了渊子崖,开始虽遇上强大抵抗,最终将其攻陷,敌人伤亡无数,云云。

一声雷动,群山回应,渊子崖自卫战很快传遍了四方,在全国抗战军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正在沂蒙山崇山峻岭中与日寇浴血奋战115师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把毛泽东的文章传达给了全军指战员,间余,还特邀请渊子崖幸存的自卫队员来现场讲述。

数日的采访,穿梭在时光的隧道,徘徊在历史的长廊中,我那颗原本平和的心在血与火的交织中煎熬着,凝视着被岁月暗淡了的纪念塔碑文,已经远去的渊子崖自卫战渐渐浮出历史的水面。

渊子崖立于沭河东岸,离沭河几箭之遥,有 50余户人家,1500余口人,在当时算是大村,上世纪20年代初,土匪如蝗虫般密集,且日益猖獗,他们昼伏夜出,骚扰四乡八村,渊子崖为抗击匪患,发动男女老少筑围墙修炮楼。从远处端详,渊子崖就是一座密不透风的城堡,墙高5米,厚的地方1米有余,围墙上建有大小炮楼10余座,东南西北各有双扇木门,每至夜晚,都是双门紧闭,墙内搭建了成排木架子,一旦风吹草动,自卫队员即可各就各位,通过墙上无数垛口、枪眼予以还击。村内安置自制土炮9门,每门重达 0公斤,炮管长逾米,射程250米,自卫队员手里还有各类土枪10余支。这里人自幼尚武,村里有一林长老,鹤发童颜,武功了得,冬闲之时,他开场子为男男女女走拳授武,能武者甚多,外村笑之:渊子崖的狗都会打拳,足见渊子崖村民的彪悍。1927年6月2 日,一股土匪夜袭渊子崖,被村民一顿痛击,所捉头目当场被村民斩了脑袋,其他作鸟兽散。

当年幸存自卫队员林崇岩、林庆栋等人,如今大都已经故去。前几年,他们每每向后人回忆起往事的时候,都斩钉截铁地说:没一个当逃兵的!每一年的这个时候,林崇岩车轱辘一样念叨:就是这一天开战的,汉奸梁化轩是个引子,是他勾来了小日本,那叫个撕心裂肺呀,从天蒙蒙亮,一直打到了大晚上!

梁化轩的确就是导火索,这是他几年后被捕时交代的。

那个日子应该从19 8年说起,这年开年的2日,在隆隆的炮声中,日军攻占了地处沂蒙山腹地的蒙阴县,八百里沂蒙,陷入了侵华日军的铁蹄下,每一寸土地,都在炮火中战栗着。

同年的9月29日,中国共产党六中全会在延安桥儿沟召开。会上,毛泽东提出了向山东派兵的主张,不久,山西八路军总部接到了毛泽东派兵的亲笔书信,翌年初春,八路军115师在罗荣桓的率领下,昼夜行军,千里跃进沂蒙山,由此拉开了沂蒙军民血战侵华日军的序幕。

1941年 月,八路军115师进驻莒南,几年后,山东省政府又在此成立。当年,刘少奇、罗荣桓、朱瑞、陈光、黎玉、萧华、陈士渠、谷牧等人曾长期在莒南战斗过。莒南一度成为山东省党政军指挥中心,被誉为“小延安”。那个时候,渊子崖地处敌占区和根据地的交错处,这里群众基础好,村民正义感强,党组织和八路军为了尽快落脚生根,拟把渊子崖作为了抗日堡垒村,就在115师进驻莒南后的阳春5月,115师战士剧团、山东纵队突进剧社、抗大一分校文艺工作团等八大剧团在渊子崖进行了10天文艺大汇演,节目有《下关东》、《回到前线去》、《生产大合唱》等。渊子崖当时日日歌声飞扬,天天唱响英豪。

这么多剧团同时在一个村庄演出,战争年代还是鲜见,据说政委罗荣桓曾担心招来敌军,虽做了周密部署,但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兵还是捏了一把汗。当时,渊子崖家家户户都住进了文艺兵,村民林福祥家里来的女兵柳絮,长相洋气清秀,用村里女人的话说,那眉眼都能笑出花来。林九兰笑自己的老婆:你看人家那个女兵,走起路来像个天仙女似的,再看看你,走起路摇来晃去的没个章程。

这个花一样女兵的到来,开始让林福祥家慌成了团,他们担心家里太脏,让这个洋娃娃别扭不习惯,到了晚上林福祥的老婆道:他爹,你看人家这闺女从头到脚水洗的一样干净,咱这灰里土气的家咋能容下她呀?柳絮看出了门道,笑吟吟地道:大娘,军民是一家,你可别拿我当外人。林福祥女儿林欣刚过18岁,床上虽洁净,可席子又破又烂,躺上去能扎的肉疼,可柳絮一点不嫌弃,脱了外衣就上了床,还笑着在上面打了个滚,床一阵咯吱咯吱响。

接下来一件事,感动了全村人,让全村人都伸出了大拇指。林福祥患有哮喘,开春更是雪上加霜,这天上午,林凡义、林九兰正在福祥家闲聊,福祥喘着喘着像拉风箱一样急促起来,脸也憋成了紫茄子,须臾,福祥就躺在地上张大嘴巴翻开了白眼,大家正不知所措,柳絮说我来,奔过来俯下身子嘴对嘴就吸了下去,接着一扭头,一口带血丝的浓痰吐在了地上,林福祥哎呀一声缓了过来,林九兰盯着杨絮,又看了眼那口带血丝的浓痰,哇地一声吐了起来,福祥的妻子赶忙端来一碗水让柳絮漱口,她擦着眼泪道:闺女,你可救了他爹一条命呀!周围的人一脸骇然,最后都唏嘘不已,林凡义道:就是一家人又能怎么样?共产党是真真实地为咱老百姓的!林九兰满村里赞叹:我这条命从这以后就交给他们了。

中国炮兵之父、时任中共山东分局书记的朱瑞和115政治部主任萧华走街串巷,进门入户,对村民访寒问暖,宣传抗日道理,恰巧这天萧华来到林福祥家,林欣当面向萧华提出参军,林福祥见萧华一时没说话,就给女儿说情:这闺女从小喜欢唱歌,收下她吧,交给自己人我放心!林欣参军没几个月,后在渊子崖自卫战中牺牲。

犹如干柴遇上了烈火,渊子崖村抗日热情日益高涨,村里成立了党支部、村政权、农救会、妇救会等各级组织,时年19岁的林凡义被推为村长, 4岁的共产党员林庆忠为副村长。

林凡义中等个子,瘦瘦的,面皮白净,他性格刚烈,不屈不挠,虽年龄不大,却主意多有见识,在村里一呼百应,号召力强,都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可林凡义一肚子的主张和门道,在村里有着很高的威望。渊子崖有9族,每族推出族长,9个族长选一人为村长,林凡义年龄最小,却被众人一致推为村长,可见他的为人和威信!

多年后,林凡义的儿子比划着这样描述他的父亲:大战前夕,我父亲把棉袄唰地一声脱了,随手往脚下一摔,几步就窜上了南大门高高的木架子,大冬天的,他就光着两个膀子,挥起那把心爱的虎头大刀,瞪着一双血红血红的眼吼道:“我们不当软蛋!”

从1941年9月始,日军第12军司令官土桥一次中将调集5万兵马,分赴沂蒙山。出兵前,土桥一次中将扬言:踏平沂蒙山,消灭罗荣桓部,让沂蒙山根据地变成死地、绝地!土桥一次把 2师团和独立混成第10旅团置于新泰、蒙阴、平邑、费县地区;派第21师团、独立混成第5、第6旅团于沂水、莒县地区;以第17师团主力、第 师团一部置于临沂地区。

在后来公布的日军作战日志中发现,土桥一次企图封锁临沂、沂水、蒙阴三角地带;尔后,用多路、多梯队并进,以达到合击目的,最终形成对沂蒙山区的全面“铁壁合围”。

日军的这次大行动,为不久后的渊子崖自卫战埋下了伏笔。

日军嚣张气焰,让众多汉奸挺直了腰杆子,出头鸟则是汉奸队长梁化轩。梁化轩 0岁左右,脑袋瓜子多是点子。沭河、沂河,是沂蒙山的母亲河,抗战时期,沭河以西,乃是日寇老窝,河东为根据地,在敌占区小梁家据点,多以汉奸为主,梁化轩就是这个据点的队长。1941年旧历10月的一天清晨,梁化轩正在屋里闭目养神,汉奸队副队长孟金龙推门走了进来,他咳嗽两声道:大哥,又在想啥?梁化轩睁开眼,不耐烦地说:想啥?你猪脑袋呀?已经年尾了,我在想怎么为弟兄们打打牙祭!你有啥点子?孟金龙嘿嘿一笑:我就是为这事来的,皇军正在扫荡,咱们也得浑水摸鱼,召集各庄村长开会,布置下去,让他们备米备面,杀猪宰羊!

梁化轩哈哈一笑:说到我心坎上了!孟金龙拍了一下桌子:我这就通知去!梁化轩一挥手:慢!光有喂肚子的还不够,还要大洋,渊子崖那帮泥腿子,腰粗着呢!让他们出1000大洋,少一个子都不行!孟金龙闻言笑出了声:大哥真有你的,这年头光混个肚子圆还不行,还得硬通货!孟金龙说完,哼着小调走了。

下午,梁化轩就在白常村召开了村长会,他见渊子崖村长林凡义没到,只来了林兆岭、林崇义两个村民,立刻就爆了,摘下帽子往桌子上一摔:渊子崖就是个难剃的头,老子偏就给他剃了!随后写了个条子,对两村民吼道:你留下,你回去送条子,老子就不信这个邪了!

林兆岭捏着条子,拔腿就向渊子崖方向跑去。

村长林凡义接过林兆岭手中的条子,看了眼,一下子撕了个粉碎,他一字一言道:你回去告诉他,鸡、鸭、鱼、肉、面、钱都有,就是没有他的份,老子不能把他们喂饱了当小鬼子的狗腿子,干些自己人打自己人事!听蝲蝲蛄叫,我们就不种庄稼了?!来一个杀一个,来一双杀一双,渊子崖的父老乡亲一点都不含糊!说完,他手起一刀,一棵碗口粗的小树被齐腰斩断,

林九兰哼了一下鼻子:共产党八路军是咱真真的贴心人,咱的米面是留给他们吃的,绝不给这帮狗杂种一粒米、一把面!

0多岁的林九兰虽顶了个女人名字,实是个铁骨铮铮的男子汉,长的虎背熊腰,膀宽腿长。

林庆海道:奶奶的!困死他狗汉奸,饿死他小日本!饿得他们扛枪扛不动,举枪打不响!

林凡义点了点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大家伙分头准备去吧!

梁化轩听了村长林凡义的回话后,恼羞成怒,他朝着孟金龙吼道:给老子集合队伍,今天我就要给渊子崖一点颜色看看,让这帮泥腿子也知道马王蜂到底有几只眼睛!

共 2 684 字 5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好一篇令人热血沸腾、荡气回肠的抗战题材纪实小说。渊子崖,一个林姓村庄,一群庄稼汉用土炮、大刀、长矛、农具,用147具血肉之躯消灭了112个日本鬼子,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抗日自卫还击战。林凡义、林九兰、林庆忠、林福祥、林庆海、林庆武、林庆玉、林崇岩、林九宣、林守玉、林春文……大到耄耋老人,小到十岁孩童,他们宁可饿死战死也要为八路军省下成袋的粮食,全村人民誓言铮铮写下血书:“八路军、武工队领导:俺们渊子崖村随时都会遭受灭顶之灾,这些粮食是我们省出来,有朝一日送给部队的,无论多么饥饿,村民谁都不能动一粒粮食,立血书为证!”他们的名字被刻在纪念碑上,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民崇拜景仰。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强大的日本军队,在世界战争史上留下不可思议、浓墨重彩的一笔。渊子崖人民的英雄事迹就是中华民族全民抗日的缩影。当时,渊子崖保卫战的消息传到中央,毛泽东挥毫写下:村自卫战的典范。从此渊子崖被誉为“抗日第一村”,名震中外,连当时的日本《大阪每日》都做了报道。2015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在国家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中,渊子崖抗日楷模村村民赫然在列。在此名录中,渊子崖村民是惟一的一个英雄农民群体。作者以详实的史料,以生动的叙述,以一颗拳拳爱国之心为我们再现了那一场战争,那一段历史,再现了渊子崖人民不畏 、奋起反抗保家卫国的史实,为我们刻画了性格迥异却言行一致视死如归的渊子崖村民群英谱。有些素材本身就震撼人心,写出来就是好小说,讲出来就是好故事,中国故事。感谢铁流老师的为我们讲述如此精彩的中国故事!不妥之处,请老师见谅。倾情推荐!【:平淡无奇】【江山部·精品推荐160 150012】

1楼文友: -14 20:29:07 感谢作家铁流赐稿星月,您的加入让星月更加璀璨!

2楼文友: -14 20: 0:08 创作辛苦,奉茶!

楼文友: -14 20: 2:50 小说以详实的史料,以生动的叙述,以一颗拳拳爱国之心为我们再现了那一场战争,那一段历史,再现了渊子崖人民不畏 、奋起反抗保家卫国的史实,为我们刻画了性格迥异却言行一致视死如归的渊子崖村民群英谱。感谢铁流老师的为我们讲述如此精彩的中国故事!

4楼文友: -15 1 :01:15 一篇厚重的抗战史诗性小说佳作!以一个小村庄的抗战故事展现了当时中华民族的抗日热潮,为我们呈现出一群视死如归的抗日英雄群英谱。作品叙述生动形象,描述细腻,人物描绘栩栩如生,语言厚重朴实,不愧是精品佳作!拜读并欣赏! 写自己喜欢的文字,让别人点评去吧!

5楼文友: -15 15:44:4 从众多确凿的史料来看,我宁愿相信这是一部读来令人感到惊心动魄的报告文学。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回顾烽火岁月,缅怀革命先烈,讲述了一个村庄的传奇,塑造了一群性格迥异却铁骨铮铮的农民英雄形象。渊子崖村庄的血书传奇是誓言,是忠贞的精神,是高尚的情感,这样的情感与精神不仅获得了我们的敬仰,同样震惊和征服了敌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6楼文友: -15 22:42:02 在那个枪林弹雨的时代,就算最平凡最普通的人也有满腔得爱国情怀,当敌人把枪口对准我们的时候,唯有奋力反抗,才会赢得胜利和尊严,在战争面前,每个不惧死亡的人都是大气而又伟岸的,让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吧。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索他洛尔

盐酸索他洛尔针价格

盐酸索他洛尔怎么服用

填补肾精的最好方法
腰疼后背疼是什么原因
小便发黄吃什么水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