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冬之恋曲征文我心中永远的痛散文

文章来源:新竹文学网  |  2019-11-03

摘要:母亲这辈子从未离开过她脚下的这片土地——路家沟村,在这里出生,出嫁,生儿育女,直到现在,再也爬不上门前的那道山梁,再也趟不过村口的那条河,再也翻不动她视为命根子的土地了。可见母亲老了,真的老了。 昨天,我和爱人冒雪到街里买了母亲和父亲爱吃的水果和营养品,骑着摩托车去看望父亲母亲.

母亲这辈子从未离开过她脚下的这片土地——路家沟村,在这里出生、出嫁、生儿育女,直到现在,再也爬不上门前的那道山梁了,再也趟不过村口的那条河了,再也翻不动她视为命根子的土地了。可见母亲老了,真的老了。

母亲四岁那年姥爷突然生病,挺了七天,撒手人寰。母亲说她依稀记得姥爷抬走时的情景,七岁的三姨背着她,她一边捶打三姨一边大声哭喊:“别把我爹抬走,别把我爹抬走……”十三天后,大姨出嫁了,那一年大姨才穿上第一条棉裤,也是唯一的嫁妆。姥爷的突然离世,使一家人仍沉浸在悲痛之中,没人送嫁,是好心的邻居们送大姨出嫁的。

在那个年月,兵荒马乱的,三十八岁的姥姥带着三个女儿,还要侍奉公公和二叔公,这日子得多难。忍饥挨饿,东借西挪,过着拮据的生活,侍奉两位老人,可苦了姥姥一个人,每逢年节娘几个就抱在一起哭。迫于无奈十六岁的二姨早早出嫁了,只为了给家里省口饭。家里穷得只剩一张小破被,大冬天的娘几个蜷缩在里面御风寒,赶上大风天,裸露的墙缝直灌风雪。也许这样的环境造就了母亲刚烈的性格,打小就成了姥姥的“小拐棍”,跑腿借东西,传话捎个信,做得有模有样。有一次,姥姥肚子疼得昏过去了,吓得三姨直哭,有人说大背村老张家有大烟,吃一小块就能挺过去。母亲拽起躲在角落的三姨往村外跑,抹黑爬过十几米的独木桥,穿过羊肠小道,跑到离家四里多地的大背村,哀求人家给了豆粒大的烟土,母亲把它攥在手里,跑着回家,几次跌倒,也不敢撒手,到家后好不容易掰开手,手心都被指甲掐破了。好在姥姥真的挺住了,这件事母亲跟我叨叨好多遍,这是她童年生活中最深刻的记忆。

两位太姥爷相继去世,三姨也早早嫁人,只剩下母亲和姥姥相依为命。母亲成了家里的顶梁柱,里里外外大事小情全靠她张罗,她上得了山下得了河,做农活更是一把好手,惹得十里八村的小伙子来提亲,都被母亲谢绝了,她说不能带姥姥嫁人又不忍心丢下。20岁那年,经人介绍认识了父亲,母亲和父亲的结合无关爱情,母亲所中意的是父亲可以倒插门,因为父亲从小无父无母,一直寄养在大伯家。

父母婚后的生活免不了磕磕碰碰的,但大体上还算平静,母亲性格刚烈却极能隐忍。父亲在十几里外的一所中学教书,家里的事从不插手,一门心思教书,现在想来父亲当时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大男子主义。唉,这可苦了母亲,尽管有姥姥帮忙,一大堆的家务活还是做不完。每天天不亮起来先挑两担水再做饭,喂好猪鸭鹅狗,再抽空小跑着再挑两担水,白天到村里出工累得腰酸背痛,晚上又一阵忙活,安顿好一切,要么抹黑搓玉米、打麻绳,要么就着昏暗的灯光做针线活,多少次醒来看见她的身影映在斑驳的墙上,那是我记忆当中最美的画面。

我们姐妹曾打趣说:“老爸不知心疼人,你还和他过?”母亲微笑着说:“你爸活干得少,可对你姥姥好,特别的孝顺,这一点我也知足了。”

母亲生养我们兄弟姐妹六人,孩子多,生活苦,可我们比较懂事,这可能应了那句老话——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大哥特聪明爱学习,是我们村第一个大学生,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让母亲在十里八村风光了好些年。大姐为了帮衬家里,初中没念完就辍学,15岁的她跟着大人去村里上工;我一边上学一边负责照看弟妹,大忙时节,抱着 岁的弟弟上学,课堂上弟弟哭闹时的尴尬情景还依然记得;三妹长得壮实,是我们姐妹当中最憨厚的,放学后就拎筐到荒地里挖野菜,负责喂鸡、喂鸭、喂猪;四妹也不清闲,每天负责“作妖”,得了美名“哭鬼精”,为什么叫这个绰号,到现在也不得而知,好像是特能哭的意思,这倒让沉寂的家庭就有了笑料。我们兄弟姐妹的和睦相处,母亲甚得安慰,每次邻居家的孩子打得呜哇乱叫,母亲便欣慰地笑着对我们说:“你们这么听话,再生六个我也不嫌多!”

话说得很是轻松,可这承载着母亲多少艰辛?门口的那棵树知道,它目睹了母亲从早到晚匆忙的身影;村外的那口井知道,它映照出母亲那过早逝去的容颜;那一座座山知道,那一道道沟知道,那一条条羊肠小路知道……春去秋来,母亲往返了多少次?春采山菜为我们解嘴馋,秋收药材为我们集学费。

几十年超负荷的劳作,使母亲的身体严重透支,特别是近一年来走几步路就“呼哧呼哧”直喘,她的脊椎明显向一侧弯曲,走路拧着身子,很是吃力。那双未曾停歇的手,已经严重变形,关节凸起,形成包块,五指如拧麻花般向一旁翻转,不能攥拳,亦不能合拢,就像盘根错节的老树根。就是这样的一双手,忍着痛不停歇,每年养一口大肥猪、几十只公鸡。看着母亲太辛苦,我们都很心疼,不准她养了,她却说:“这是笨养的,肉香,安全。”其实,我知道,母亲更喜的是借着杀年猪儿女们可以回家聚一聚。

我们六个儿女先后成家立业了,为人父母,心思多用在小家上,渐渐地忽略冷落了年迈的父母。大姐虽在同村,每天像个陀螺似的为她儿女忙碌着,她就是母亲的翻版,而我离得最近,总借口忙于工作照顾孩子,也很少回家。今年秋天,四妹从山东回来,陪父母住了些日子,给他们洗脚、捏脚、按摩,带母亲洗澡、烫头……如今,母亲老了,走不动了,吃不动了,看不清了,我想领着母亲出去转转、吃上一顿美餐的愿望也不能实现了,我的内心很是羞愧不安。

“你养我长大,我却未能陪你变老。”这将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痛。

共 2127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我心中永远的“痛”》这一篇散文,作者文写以倒叙的手笔描述,将母亲的生平详细介绍,把母亲持家一一叙说。母亲几多艰辛在她的故事里呈现,儿女对长辈、对母亲的孝敬在字里行间表达。全文紧紧围绕“你养我长大,我却未能陪你变老。”这一主题记叙,母亲在儿女的心中记忆永远:“门口的那棵树知道,它目睹了母亲从早到晚匆忙的身影;村外的那口井知道,它映照出母亲过早逝去的容颜;那一座座山知道,那一道道沟知道,那一条条羊肠小路知道,春去秋来,母亲往返了多少次?春采山菜为我们解嘴馋,秋收药材为我们集学费。这一切无不见证了一个平凡母亲博大的爱。”总之,文写流畅,主题明朗。欣赏了,力荐共赏,感谢赐稿【荷塘】,期待精彩不断!【:程南】

1楼文友: 10:56:14 感谢赐稿[荷塘],[荷塘]有您更精彩!

2楼文友: 10:56: 4 问候作者,创作愉快!

楼文友: 10:59:51 《我心中永远的痛》 写出了母亲一生的艰辛,写出儿女对长辈的孝敬。赞!

4楼文友: 19: 6:09 文笔流畅,选材精当。字里行间都融入着浓浓的亲情,令人感动。欣赏学习! 经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5楼文友: 05:05:08 祝老师在荷塘写作快乐、佳作频频!!祝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肠胃着凉不能吃什么

整肠生可以常温保存吗

肠胃着凉多久能好

生物谷灯盏花素片注意事项
脑梗死的治疗方法
最好的钙片是什么牌子
友情链接